今天,一则消息在聊城教育圈炸开了锅:
聊城第五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俊峰,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消息不长,却字字千钧。尤其当“徐俊峰”这个名字与“正高级教师”、“从教29年”、“任校长16年”这些金光闪闪的标签联系在一起时,更让无数人感到错愕、痛心和深思。
一、 “明星校长”的双面人生:光环之下,暗流汹涌
在公开信息中,徐俊峰校长的履历堪称“模范生”。
在公众和师生面前,她本是那个站在讲台后、主席台上的教育专家,是学校的掌舵人。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资深的“教坛明星”,竟会与“严重违纪违法”画上等号?
这巨大的反差,活生生地上演了一出“双面人生”,不禁让我们追问:在那些荣誉和光环之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
二、 为何此事格外令人痛心?它刺痛了公众哪根神经?
为什么徐俊峰被查的消息,能迅速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因为它刺痛了社会最为敏感的两根神经:
三、 警示大于围观:校长权力大,监督不能小
目前,案件细节尚在调查中,我们不应妄加揣测。但此事已然成为一个沉重的警示牌,上面写着几个大字:“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
一所学校的校长,手中掌握着资源分配、职称评定、基建项目、招生录取等诸多权力。如果内部监督失灵,外部制约缺位,这把“教育的权杖”就可能异化为个人谋私的工具。
徐俊峰案再次提醒我们:
结语:惩处不是终点,净化才是目的
查办徐俊峰,是反腐无禁区的体现,更是对教育生态的一次强力净化。我们为一位资深教育者的坠落感到惋惜,但更要为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的行动点赞。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的前提是正己。希望这一案例能让所有教育工作者警醒:无论头顶有多少光环,脚下都要踏着廉洁的实地;无论拥有多少权力,心中都要恪守师德的底线。
希望每一次这样的“阵痛”,都能换来教育肌体更健康地成长。 因为这关乎的,不仅是某个人的命运,更是我们孩子的未来和社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