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考生选专业时,薪资高、就业前景好的专业都备受瞩目。那么现阶段哪些专业还有发展空间?哪些专业已经饱和?热门专业毕业生薪资如何?
老师根据《2025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为大家整理了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中的绿牌专业与红牌专业,还有热门专业毕业后薪资情况,以供2026届及低年级家长择校选专业参考!
近五年本科绿牌专业
绿牌专业是市场需求与国家战略双驱动下的优质专业领域,核心特征为:高市场吸纳度、高就业稳定性、高薪资起点。
在就业市场中,绿牌专业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体现为薪资水平显著领先、岗位匹配度高、职业发展后劲足,成为高校毕业生实现 高质量就业的核心赛道。
从近五年本科绿牌专业榜单来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均上榜4次;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信息工程均上榜3次;车辆工程为首次上榜。
从就业方向来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后主要从事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成为电厂操作人员;机器人工程专业毕业生则主要从事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工作。
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芯片、碳中和、智能制造等国家战略急需领域密切相关,是当前政策重点扶持领域,科研经费和产业投资密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属于传统行业升级方向,因此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绿牌专业也常以本研衔接、理工融合、辅修第二学位等方式,出现在各院校强基计划的培养转段方案中。
红牌专业预警
根据教育部以及《人民日报》统计的数据,下面的8个专业是被亮红牌警告,均满足 “连续3年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以上、供需比低于1:0.3、毕业生平均薪资年均下滑超 5%” 三大核心预警指标。所以26届高考生填报需要谨慎考虑。
工程类(生物工程、生物技术)
红牌原因:
行业容量有限+培养错位,本科就业死胡同。
核心矛盾:
国内生物行业企业数量不足万家,市场容量仅能吸纳该专业毕业生的15%;本科阶段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课程占比不足 20%,缺乏产业所需的技术应用能力,与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脱节。
基础类(化学、应用物理学)
红牌原因:
需求极窄+转化困难,普通学生无立足之地。
核心矛盾:
基础理论研究需求集中于科研院所,仅占市场需求的5%,且优先录用顶尖院校天才型毕业生;应用物理学虽强调成果转化,但需跨学科知识(如材料、电子),普通本科生转化能力不足,企业不愿录用。
文科类(历史学、法学)
红牌原因:
饱和超量+路径单一,本科毫无竞争力。
核心矛盾:
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历史学、法学专业,年毕业生量早已经饱和,但历史学就业仅集中于教师+公务员+博物馆,岗位量不足2万人,法学受司法考试+学历门槛双重限制,本科竞争力为0。
艺术类(绘画、音乐表演)
红牌原因:
盲目扩招+资源依赖,无背景学生难出头。
核心矛盾:
艺考人数突破100万,但市场需求集中于头部机构+体制内院团(岗位量不足1万人);高校为扩规模盲目招生(近5年新增80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导致毕业生量远超需求,且行业资源导向明显,无背景者难立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绿牌专业是基于各专业连续多年应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变化趋势综合判断,一些近年来新增开设的专业,由于缺乏成规模和成趋势的毕业生数据,暂时没有被包括在内。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民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8大新兴产业,以及低空经济、元宇宙、脑机接口、量子信息、人形机器人、生成式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显示、未来网络、新型储能等10大未来产业可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