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网络“烂梗”守护汉语纯洁
创始人
2025-10-15 20:19:09
0

近日,重庆市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社交平台发布“抵制网络‘烂梗’进校园”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这位老师发现,本应是中华文化骄傲的“唐人”一词,竟被扭曲为影射“唐氏综合征”的网络“烂梗”。她在课堂上严肃批评了这种行为,并以“人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的古训,纠正了学生对“唐人”这一网络“烂梗”的滥用,引导学生要学会尊重与理解。

巧的是,9月8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其中特别增加了对网络空间用语用字的规范要求,意在为网言网语立规矩。两则新闻,在为我们敲响语言文明教育警钟的同时,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语言文明建设的当代意义。

当今网络时代,各类“烂梗”层出不穷,不仅出现在校园,还渗透到公共空间的各个角落。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69%的受访者担心网络“烂梗”泛滥会影响青少年“好好说话”。受访者认为,网络“烂梗”会导致青少年乱用词汇,养成不文明的语言习惯。“唐人”一词的滥用也印证了大家的担忧。这项数据折射出社会对语言文明和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层忧虑。

不可否认,语言需要“流动”,网言网语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大多数网络语言本身并不具备负面意义,甚至如“点赞”“刷屏”这样的网络语言还成为正式用语。然而,还有一些“烂梗”内容低俗,挑战公序良俗,甚至借幽默之名行人身攻击之实,突破道德底线。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以规范,维护汉语的纯洁性。

这种时候,教育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青少年辨别能力差,缺乏判断力,容易跟风,学校和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学会辨别、筛选。正如专家所言,学校教育要加强语文教育,引导青少年多阅读经典文本,用更多优美的语言塑造他们的表达方式,增强对网络“烂梗”的抵抗力。同时,也要理解青少年喜欢玩“梗”的特殊心理需求,如获取认同、给自己解压等,重视网络现象、网络亚文化的影响,适时帮助青少年提高思辨能力和网络素养。

语言是活的,会不断发展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放弃对语言品位的追求。好的语言能够传递温暖,增进理解;恶意的语言会伤害他人,撕裂社会。选择说什么、怎么说,其实也是在选择我们要创造一个什么样的交流环境。重庆市那名班主任的课堂干预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修订,从不同层面反映出同一个导向:守护汉语的纯正与优美,让每一个词语都承载文化的尊严与人性的温暖,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来源群众新闻网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加沙停火,真正的和平来了吗? 持续两年的巴以冲突终于迎来首次全面停火。和平协议的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但人们兴奋之余也不乏忧虑。哈马斯...
上榜!海淀这所老牌名校迎来高光... 国庆假期前,北京物理学会和中国化学会接连官宣了奥赛北京赛区获奖名单,今年的学科竞赛可以说是多点开花,...
中国科学院院士席南华:朝着理想... “数学在这个时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把数学教好这件事情并不容易。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要掌握数学的思...
教育就是,用耐心的陪伴驱散孩子... 教育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是孩子瞬间的蜕变,而是我们陪着他们在迷雾中慢慢探索,直到看见阳光的过程。当我...
“加减乘除”中的发展密码——从... 本报记者 张勤峰 倪铭娅 欧阳剑环 连润五年中流击水、扬帆奋楫,五载春华秋实、硕果盈枝。进入“十四五...
原创 拿... 10月初,中国宣布对稀土相关物项及技术实施出口管制,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出所料,西方阵营迅速抱团,欧盟...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1~2期... 《逃离朝九晚五的恋爱》1~2期,关征翰被三位女生邀请,张潇文被四位男生邀请。都是人气王。看完第一期,...
《爱情没有神话》发预告,唐嫣赵... 文 | 木然编辑 | 三元合理怀疑,国剧的选角导演都去偷偷进修了。《无可替代》的魏大勋和赵今麦,光看...
江孜县委书记被免职、县长被调查... 西藏“云端珠峰”消息,日喀则市调查核查组10月15日发布情况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