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心有所向,形随势转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建设城市要先做规划,盖房子要先打地基,然后按图施工,这是所谓的工程师思维。还有一种思维,叫艺术家思维,艺术家思维是倒过来的。一张宣纸,铺在案子上,拿起一支笔来,蘸了墨以后,一不小心,一滴墨滴到纸上了,然后他因势就形,把这个墨点画成一幅想要的图画,这是艺术家。
两种思维各有短长、优劣,都能带给我们很多启示。请结合你的学习、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选择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工程师思维在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划、打地基、施工的标准工作流程来进行,从中可见他们对系统、规划、次序、步骤、严谨的重视,而这也是理性思维的重要表现。
艺术家思维则不重视固定化的规范要求,“一不小心,一滴墨滴到纸上了”其实就是强调自由、灵感的重要性,而在此基础上因势就形,则体现了艺术家思维的发散性思维、随性、创新等特质。所以,材料中关于建筑方面的工程师思维和艺术家思维可以转化为我们学习、生活中更为广泛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之争。“理性思维”一般指我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分析、综合、比较,进行推理、计算等方面的能力;也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它的优点是严谨、规范、实用,因为不容易出错,但也可能因此陷入束缚、死板,因为过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而难以创新,最终落伍。“感性思维”一般被理解为:凭借感官等认知的、基本由个人的感情决定的、并未深入思考而基本以第一印象来做判断的思想。感性思维代表着自由、丰富、审美趣味,也更易于创新,但也可能因为脱离现实而过于理想化,成了空中楼阁。
试题要求谈谈自己的选择与思考,那也就是要求要在行文中对于“理性”与“感性”哪个更重要进行一定的优劣判断。对此,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在行文过程中要注意,不管是推崇工程师思维的理性还是艺术家思维的感性,都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不能一味地进行褒贬。如可指出理性与感性的选择,有时候需要根据职业与工作的不同而进行选择。如疟疾大范围肆虐非洲时,得了疟疾的小孩到医院第一件事是补水。有爱心的医生经常会因为形势紧急,感性战胜理性,直接快速给小孩打补水针。但经过大范围的研究后人们才发现:慢慢打补水针的疟疾儿童死亡率会降低两个百分点。这也就是说会有好几万的儿童因为医生的感性而被治死了。所以感性有时会使情绪支配思维,逻辑被焦虑所控制使判断错误率提高。医生如果用理性逻辑去思考就会发现快速打补水针实际没有什么益处。所以,对于某些专业的技术人员,要以理性的科学技术为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接治病人时保持理智。又或者指出对于诗人而言,他们不是冷静、客观细致的表现生活而是侧重于抒发个人炽热的内心情感。而如果中国历史上文人都冷静而理智,没有李白等这样感性而随意的诗人,有怎会有如此灿烂的中华文化和宝贵的大量艺术遗产?最后还需注意,试题要求结合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所以在前面讨论清楚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后,还可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过于理性或过于感性,可以做出怎样的改变等等。
立意:
1.让理性为爱开路。
2.在理性基础上开出感性之花。
3.在理性与感性交融中“诗意地栖居”。
【佳作赏析】:心有所向,形随势转
在文明的演进中,人类智慧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态:一者是工程师的思维,一者是艺术家的思维。前者追求的是秩序与规划,后者则是随性而发,因势而形。这两种思维模式在城市建设、艺术创作等众多领域均有体现,它们各具特色,相映成趣。对于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而言,如何平衡这两者的关系,成为了我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工程师的思维,如同建造一座城市,首先需要精心规划,每一步都按图施工,严谨而不失精确。这种思维模式强调逻辑性和预见性,它要求我们在行事之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周密考虑,确保每一步都能稳扎稳打。在学习上,这种思维让我在预习和复习时能够系统地掌握知识,有序地安排学习计划,为未来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艺术家思维则如同在白纸上作画,一笔一划间,全凭内心的驱使,顺其自然地形成一幅画作。这种思维模式强调直觉和创造力,它鼓励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敢于冒险,敢于打破常规。在生活中,这种思维让我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多变,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寻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方案。
在我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我意识到,单纯的工程师思维或艺术家思维都不足以支撑起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从心所欲,因势就形的理想状态。
在学习中,我尝试将工程师的严谨态度与艺术家的创造力相结合。在规划学习时,我会像工程师一样,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对知识体系进行有序构建;而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像艺术家一样,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对未知领域勇于尝试,敢于质疑。这种结合,让我在学术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培养了我不拘一格的思维习惯。
在生活上,我努力做到因势利导。面对生活的挑战,我不会一味地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应对,而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会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和环境因素,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灵活应对的策略,让我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思维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其独一无二的表达方式和感染力。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尊重自己的直觉,敢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作品,让每一个笔触都充满生命力。同时,我也学会在创作中不断调整,让作品在不断的修改中逐渐呈现出理想的状态。
总之,工程师思维与艺术家思维的结合,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元世界的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平衡,以期在人生的长河中,既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行事,又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到从心所欲,因势就形。在这个过程中,我相信自己能够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发现生活的美好。
他山之石:
【佳作赏析】:从心所欲,因势就形
岁月单程,不可逆流。人们因人生多变难测,往往提前筹谋、精心规划,生怕若不尽早准备、按部就班,就会行差踏错,彷徨局促,在遭遇到可能出现的变故时措手不及。然而,步步为营、谋定后动的“工程师思维”固然平稳安全,却少了些许灵光闪现的创新、任意施为的乐趣、挥洒自如的畅意。人生在世,亦不妨从心所欲,因势就形。
从心所欲,既是一种豁达自然的人生理念,又是一种独立自持的生活姿态。向往自由,则不必作茧自缚、处处羁绊;憧憬功业,则无需瞻前顾后、克制压抑;追求理想,大可热烈追求、坦坦荡荡;崇尚淡泊,尽能随和自洽、安居适意。孔子倡导顺心而为,顺乎自然;陶渊明无意折腰,挂冠归田;张翰偶想莼鲈,秋日思返;王徽之乘兴而启,不见而还……看似放荡怪诞、狂妄随意,实则象征着宽容平和、万物不萦的通达眼光,呈现着谨守自我、不矫不饰的真诚态度,蕴含着灵活应机、通透清明的人生智慧。
因势就形,既是一种随遇而安、处变不惊的处世风格,又是一种接受意外、不惧变故的昂扬精神。人生并非一座早已修建完毕只待逐间补充家什的建筑物,也非一本早已画好线稿只待逐格填色的图画书,布置好的命运格局难免被扭曲,安排好的生命节奏经常被打乱,面对难以避免的变局、乱象、意外、契机,不妨因势就形,顺境而处,在突遭逆势之时及时调整规划好的思路,在横生枝节之际重新考虑下一步的行动,跟随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作出新的考量与应对,以尊重变数、不待恒常的平常心相机而动、随势而行。
诚然,人生不可全无规划、毫不准备,不同的生命阶段自有不同的生活重心,相异的自身条件也自有相异的发展途径,假如只凭主观感情、个人喜好接物行事、作出选择,未免太过不负责任、草率荒谬。但现代社会发展日新,假如事事都一早筹划、机械行进,则难免会在“关节”处遇到障碍,在“转角”处碰上困阻,难免会在突如其来的变数面前一筹莫展、不知所措。投笔从戎、弃医从文的故事已然体现出从心所欲的豪迈果敢,教培遇冷改而直播“带货”、应对疫情出台“二十条”又何尝不是因势就形的绝佳事例?当代青年在奋斗学业、选择职业、打拼事业的道路上,假若一早设限,定规定向,放弃本心所指,不懂顺势顺变,必然会在前行途中遭遇挫折,难以面对,从而对自我产生怀疑和否定。
尊重个人感受,张扬性格自由,是谓从心所欲;创造全新局面,学会灵活应机,是谓因势就形。在漫漫征程上,不妨多一些活泼创新的“艺术家思维”,方可不畏挑战,昂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