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皖美青年
付洁芳:让“语言的魔法”在田野绽放
“付老师,当我站在新疆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准备开始大学生活时,脑海里浮现的,全是您当年在教室里为我们朗读《背影》时的场景。相隔万里,我终于懂了什么叫‘背影’”。
这条来自数千公里外的短信,是宿州市埇桥区杨庄镇初级中学语文教师付洁芳最珍视的“荣誉证书”。从教九年来,这位“85后”教师用一堂堂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在乡村孩子们心中播下文学的种子,照亮他们通往更广阔世界的路。
从去留彷徨到温暖守望
2016年秋,从城市来到杨庄中学任教不足一个月的付洁芳病倒了。水土不服、思乡心切,让她夜里咳嗽不止,白天讲课都得捂着发闷的胸口。她甚至写好了辞职信。
转折点发生在镇上一家小药房。老板看出她的“心结”,情急之下拉住她的手说:“付老师,您千万别走!杨庄需要您这样的老师,孩子们需要您啊!”这句质朴的挽留,击中了她心中最柔软的地方。那封被捏得发皱的辞职信,最终被锁进了抽屉深处。
从那时起,付洁芳真正把根扎在了杨庄。她开始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挨家挨户走访学生家庭。在低矮的瓦房里,在田间地头,她倾听孩子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梦想与困顿。她的备课笔记上,记满了每个孩子的特点:谁喜欢看云,谁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谁梦想当一名画家......她把对这片土地和学生的理解融入了教学。讲《春》,她带学生去看田埂上的麦苗;学《背影》,她引导孩子们回忆自己父母的劳作身影。
她在教室里开辟“心灵角落”,成为学生们课后休憩和倾诉的港湾。学生小敏在作文中写道:“付老师像教室窗外那棵梧桐树,总是在那里等着我们。”付洁芳用长达九年的坚守,将自己从一位一度想离开的“外来者”,变成了学生们心中温暖而坚定的“守望者”。
(更多精彩,见第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