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没用了?考研人数暴跌50万,找工作不如本科,3大原因成关键
创始人
2025-10-17 13:07:06
0

前言

学历大通胀的时代来了?“学历无用论”再一次被推上了舆论风口浪尖!

据统计,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只有388万,比上一年减少了50万人,相比2023年减少86万人,创20年来最大跌幅。

本以为考个研出来既避开了和千万应届生内卷又多镀了层金,起码随随便便月薪两万,怎么样都比本科生吃香,但现实却啪啪打脸!

曾经被家长和学生奉为阶层跃迁利器,高薪通行证的研究生学历,怎么突然不香了?是学历贬值太快,还是我们对读研的期待太高,3大原因成关键。

研究生不吃香了?

此前,一位211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在网上发视频吐槽,表示自己从秋招就开始投简历,本以为凭借自己高校研究生的身份能很快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却不料自己前后投了1200多份简历,到春招结束却只收到3个面试邀请,最后还都黄了。

更扎心的现实是,同专业的本科生学弟不仅拿到了两家互联网公司的offer,起薪比他期望的还高2000块。

其实这并非个例,根据智联招聘的公开数据显示,2023届硕博毕业生中拿到了offer的比例为56.7%,意味着10个研究生里有5个能找到工作,看着还不错。

可到了2024年,国内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硕博学历毕业生offer获得率为44.4%,低于本科生的45.4%,甚至还没有大专生高。

而这种情况放在双非院校上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双非院校硕士毕业生offer获得率仅为33.2%,较双非本科生低10.7个百分点。

这也意味着,自己付出了3年的时间和精力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最后可能还没有本科的学弟学妹们受市场欢迎。

其实考研人数见顶很可能意味着一个残酷的现实,读书再也无法像过去几十年一样带来那么大的价值了。

前几年本科数量每年增加上百万,年年都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因此导致许多毕业生涌入了考研的行列。

而从小父母和老师的教导也都是,这是学历社会如果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比别人学的更多、学历更高。

可几年后硕士毕业了却发现,说好的“用时间换空间”可时间和金钱都投入进去了,但就业形势却毫无变化。

更离谱的是,人人都是研究生的时代,许多企业选入的条件反而变成了筛选第一学历。

例如,某互联网企业的HR表示,他们选入的要求很现实,要么花高价抢清北等顶级院校的高学历人才搞核心技术研发。

要么招学历一般本科生甚至是专科生,他们工资少、要求低并且执行力也强,不像许多双非研究生“眼高手低”觉得只有更高的待遇才配得上自己研究生的身份。

有人戏称:“越上学,越找不到工作”,这背后的本质是伴随学历的提高,我们的就业期望值不断被提高。

就业市场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催生了考研热,但这种需求本质更多是竞争激烈下的水涨船高,而非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真实需求。

成本与收获不成正比

考研人数连跌两年,除了就业难还有个重要原因:读研成本越来越高,回报却越来越低。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部分专业和学校的读研性价比正在下降。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读研不仅面临高额的经济和时间成本,尤其是专硕的学费普遍较高,而且有些高校的学制延长到三年。

此外,在部分一线城市和沿海强二线城市,高昂的住宿和生活成本也让一些学生对读研望而却步。

在学费方面,学硕学费标准通常为8000元至12000元每年,部分专业如农业、教育等学费较低但整体浮动不大,还算在大多数家庭的承受范围能力之内。

但专硕学费普遍高于学硕,普通专业每年约1万至3万元,部分院校热门专业甚至高达5万至10万元每年,这还不算住宿费和生活费,一般家庭还真负担不起。

除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外,时间成本也是劝退许多学子考研的原因之一。

考研疑味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一次上岸的人少之又少。

但二战、三战甚至更长时间会带来显著的职业发展滞后和年龄焦虑问题,尤其在就业市场对大龄应届生存在隐性歧视的背景下尤为显著。

例如,同龄人已积累3-5年工作经验时,大龄研究生刚毕业,面临与应届生竞争基层岗位的尴尬。

部分企业(如互联网、金融)的校招明确要求“30岁以下”,社招岗位则更看重经验而非学历。

考研人数的持续下降,这背后其实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计算:读研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果只是为了逃避就业,或者跟风考研,那最后的结果可能比不读研还惨。

研究生课程与就业市场脱节

除了以上两个因素外,现在不少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内容,这跟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导致许多研究生毕业即失业。

例如,就业市场每天都在变化,但某些学校计算机、编程等领域的教材仍沿用十年前的旧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脱节严重。

传统文科专业因课程更新缓慢,导致毕业生技能与岗位需求匹配度不足40%,而新兴产业却面临百万级人才缺口。

部分高校的学科调整依赖行政指令,而非市场反馈,这也加剧了结构性矛盾。

而课程滞后也导致毕业生常陷入“高学历低技能”的尴尬:既无法满足顶尖岗位的技术要求,又不愿接受基础岗位的薪资,导致就业竞争力下降。

部分学生为弥补差距,只能额外投入时间学习行业新技能,进一步增加教育成本。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很多人产生疑问,难道研究生学历彻底没用了?其实并非如此。

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永远都是市场的香饽饽,只不过是水文凭的时代过去了,毕竟市场永远奉行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当研究生数量越来越多,含金量自然会分化。

而对于求职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其实并非那一纸文凭,而是在追求文凭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知识、积累的经验,以及成为的更好的自己!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参考资料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我国生成式AI用户5.15亿人 10月18日,《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
山东649人抢1个岗位!国考报... 2026年国考报名第一天,场面就异常火爆,光是看看数据都觉得心跳加速。开放报名仅9个小时的时候,就涌...
超 90% 选择国产模型:我国... IT之家 10 月 18 日消息,新华社今天(10 月 18 日)报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 20...
武汉地铁出入口的一幕:十分钟按... 极目新闻通讯员 李丹 产启斗 邹娟 一位女士路过地铁出入口时因膝盖剧痛难忍,步履艰难。武汉地铁工作人...
别教孩子“乖”,教他们拥有“核... 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不假思索地称赞孩子"真乖"。但"乖"这个看似褒义的词语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教育陷阱?...
留学申请愈发激烈!高含金量实习... 最近几年,留学申请圈的竞争激烈程度堪称"地狱模式"!英国院校收到90+成绩单越来越多... 当学术成...
风声|从妻子可查丈夫财产到夫妻... 作者|赵宏北京大学法学教授近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颁布通过《广东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办法中...
王忠林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 ... 湖北日报讯 (记者杨念明、王馨)10月17日上午,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
技校到底有多乱?技校班主任普遍... 提及技校,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印象便是 “混乱”。在网络的各个角落,满是对技校的吐槽之声。人们纷纷...
印度留学生在中国:女生被尊重,... 如果不是疫情期间印度留学生大量回国,我们还真不知道有如此多的印度留学生学生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的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