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湟源县教育局实施安全教育“1530”工作机制(即每日1分钟、每周5分钟、每月30分钟安全教育),通过体系化推进、场景化实践、社会化联动,实现安全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起立体化安全防护网。
01
高位部署强责任,专业培训提能力。
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将安全教育“1530”机制纳入教育系统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明确校(园)长、培训机构法人为第一责任人。建立“逢会必讲安全,逢检必查机制”工作制度,在重要节点开展分层培训12场,覆盖校(园)长、安全干部、班主任等1500余人次。联合消防、公安、应急等部门开展应急演练观摩活动,组织保安人员参加专项特训,切实提升“三防”建设水平。
02
分层施教创特色,场景育人见实效。
各校因地制宜打造“时段+主题”教育体系,即每日放学前1分钟开展“安全微课堂”,通过警示视频、顺口溜等形式强化交通、防溺水等高频风险防范,惠及1万学子。每周设置5分钟“主题安全教育日”,结合“心理健康周”“反诈宣传周”等主题活动实现100%学生参与。每月组织30分钟“实战演练课”,联合消防救援部门开展急救培训、疏散演练120场次,1.2万师生掌握应急技能。
03
家校社联动聚合力,多维宣教筑防线。
构建“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安全教育生态。建立家校安全信息直通车,通过公众号、班级群等渠道发放《致家长一封信》1万余份。创新开展“沉浸式”安全教育,组织防灾减灾直播课、网络家长微课堂等活动,带动1.2万个家庭参与应急演练。
04
有效落实安全培训强化责任“压舱石”。
组织学校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到安全宣教场馆开展安全理论和实操培训,2025年暑期,县教育局、公安局组织全县学校保安及分管负责人分批次在县公安局训练基地开展培训;每年分片区开展校园安全责任事故调解处置座谈培训会,进一步提升校园意外伤害事故预防与调解处置能力,为校园安全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来源:湟源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