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万学费VS9.1万年收入,研究生教育正在制造新的"知识鸿沟"?
创始人
2025-10-19 03:13:38
0

对于许多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考研曾是一条提升自我、暂避就业寒流的通路。然而,当研究生扩招的通道持续敞开时,一纸纸学费涨价通知却悄然为这条路铺上了荆棘。

研究生学生正在暴涨。2025年相较2024年普遍涨幅达20%以上,部分专业甚至出现“价格狂飙”。以东华大学国际商务专硕为例,其学费从较早时期的每学年不足1万元,一路跃升至2024年的7.9万元,进而又在2025年攀升至10.9万元/年,涨幅惊人。更值得关注的是,专硕成为学费上涨的“重灾区”,因为其收费不受全日制学硕“每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的国家限定标准约束,这使得许多高校纷纷上调专硕学费,例如苏州大学、深圳大学等。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样的学费数字无异于天文数字——据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34,707元,按全国平均每户2.62人测算,家庭年均收入中位数约为9.1万元,这意味着东华大学该专业一年学费就超过半数家庭的年收入总额。

面对如此高昂的受教育成本,即将毕业的学子不得不重新权衡:继续深造的选择在经济上是否依然可行?付出的成本与预期的回报能否匹配?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看,高等教育的决策本质上是一种成本收益的经济权衡。其成本不仅包括学费、书本费等直接成本,还包含因攻读学位而放弃的工作收入(机会成本)以及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尽管数据显示,研究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仍存在薪资溢价,当学费飙升至逾十万元,而应届生起薪中位数在许多领域并未呈现同比例增长时,教育的投资回报期正在被拉长,其吸引力无疑在下降。尤其对于许多普通家庭的学生而言,这种经济账显得更为现实和残酷。

在学费普涨的背景下,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是那些选择“二战”、“三战”的考生。据新东方《2024中国大学生考研白皮书》调研,因一战失利不甘心、职场不顺、就业压力等因素选择再次考研的考生占比已达34%,在某些抽样调查中,二战及以上考生比例甚至接近一半。驱动他们屡败屡战的,究竟是一种对“上岸”的执念,还是对学术深造的真挚渴望?调研显示,许多考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包括备考过程中的严重焦虑、失眠,甚至出现健康问题。有考生描述,持续备考导致“人生中第一次患上了耳鸣,第一次三个月没来例假”,还有考生感到“被困在高考里,走不出来了”,陷入持续的内耗。对于他们而言,“上岸”似乎远不止于一纸文凭,更是一种对自我价值的证明,是对逃离当前困境的深切渴望,甚至是一种“习惯失败后”与命运较劲的不甘心。

然而,当这场追逐的经济门槛被大幅抬高时,其背后的社会公平问题也愈发凸显。研究生群体中,来自年收入15万至80万之间的所谓“第五级”中产家庭的学生占据较高比例,对于年收入低于10万的家庭,供养一名研究生,特别是攻读高学费专硕的学生,压力巨大,中产家庭也懵了!不断上涨的学费正无形中加剧教育资源的阶层分化,使得高等教育的机会天平进一步向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倾斜。

究其根源,研究生学费的上涨,尤其是专硕学费的快速攀升,与高等教育领域一定程度的“产业化”趋势密切相关。有专家指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在相当于一个市场教育产品,不是公共教育事业”。这种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也有所体现,教育被视为一种可交易的商品,学生被定位为“客户”。虽然相关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的意见》也要求各地根据培养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动态调整学费,但成本的转嫁速度和幅度显然超出了许多家庭的承受能力。

当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被削弱,市场逻辑大行其道时,我们不得不警惕其带来的长远影响:它可能侵蚀教育促进社会流动的原始功能,加剧社会的固有不平等。

对于每一位青年学子而言,在面对是否考研、是否再战的抉择时,或许更需要一份清醒的认知:审视自己的真实诉求,理性评估经济成本与未来收益,而不应让考研 merely 成为一种逃避或惯性。对于社会而言,则需共同思考:如何在扩大教育供给的同时,坚守其公平性与公益性,避免让高昂的学费成为阻断寒门学子向上流动的“新壁垒”,从而确保教育这条通路,始终能照亮每一个有梦想、有潜力的年轻人的未来。

(图源网络,侵联删)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格局打开!从“国内一流”到“世...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提出对大学章程作出以下修改:序言部分“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医科大学”...
有间谍入住海景民宿偷拍军港!国... 有间谍入住海景民宿偷拍军港!国家安全部披露 某滨海小镇游人如织,小镇沿岸某重要军事码头附近,一家位...
事关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这场推进... “把县中振兴作为办强办优基础教育的大事来抓,扩大县中教育资源,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10月14日...
成都比较好的英国留学中介 成都比较好的英国留学中介 一、如何找留学中介 选择留学中介是留学准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对于...
海淀青年榜样|杜娟:在星星火炬... 在海淀区培星小学的校园里, 你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 ——她系着红领巾, 笑容温暖,眼神明亮, 身边...
孩子厌学和自驱力差,多半是因为... 作者:香克斯 家人们,是不是常常纳闷,为什么自家孩子一提到学习就愁眉苦脸,完全没有主动学习的劲儿? ...
十大需谨慎选择的中医药大学:报... 十大需谨慎选择的中医药大学:报考前必须了解的隐藏真相 当"中医热"席卷高考志愿填报,某些中医药院校却...
严师被撤:是保护老师,还是教育...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如何平衡对学生的管理与保护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最近,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引起了...
国考年龄放宽至38岁?别着急备... 2026 年国考公告一出来,“本科 38 岁可考、应届硕博放宽到 43 岁” 的消息,让不少被 35...
从“泰山陪爬”到“上海滩特工”... 因“泰山陪爬”意外登上热搜的35岁男演员史元庭,近期再度以“景区再就业”引发关注。这个周末,他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