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校园跑的普及,在社交媒体群组中,除了代拿快递、二手物品交易,一种名为“校园代跑”的新生意正在蔓延。新快报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学生因为“保绩点”、时间冲突等原因选择代跑。针对这一现象,广东不少高校优化调整了校园跑的要求,设置了更为严格的规则。有高校教师建议学生,“化整为零,规律安排”,不要等到期末再“突击”。
■在中国农业大学东校区,参加减脂课的学生在操场跑步。(资料图)新华社发
价格各不相同还有“全包”服务
“每次到操场跑步时都能发现身上挂着一堆手机代跑的学生,还有学生骑着单车,车前筐放着很多部手机。”广州某大学大三学生小雯告诉记者,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一看就知道是在代跑。”
记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搜索“校园代跑”等词汇,弹出许多相关信息。据统计,代跑价格在3~5元/公里,在一些社交群组内价格则为1.5~2元/公里。
记者联系到广州某高校接单代跑的学生小琪。她告诉记者,目前定价是代男生跑一次1.7元,代女生跑一次1.2元,一周至少跑6次。另一位接校园代跑的学生阿杰声称有了稳定的“客流”,提供“50元包全部”的服务,并在朋友圈中宣布“本学期已招满截单”。两位同学都有用于校园跑的手机,可在自己的手机上登录买家账号进行代跑。
记者了解到,在“校园墙”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代跑业务的多为在校学生,通过私聊进行交易。大多数受访学生表示,选择校内的学生代跑会比较放心,被骗的风险较低。
多所高校将校园跑成绩与绩点挂钩
新快报记者了解到,广东省高校校园跑活动主要依托阳光长跑展开,多数高校要求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强制参与,大四、研究生及其他人员自愿参加,各高校具体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多所高校校园跑对每日里程、有效次数有明确规定且成绩与绩点挂钩。
广东财经大学要求一学期内“男生每公里3~9分钟、女生每公里3~10分钟,单次跑步里程在2~5公里之间,每天只能记录一次有效跑步数据。”计分方面,男生至少要完成70公里,女生至少要完成60公里,基础分为60分。如果未达到最低里程要求,成绩为0分。
广东海洋大学则要求学生一学期内里程数达到150公里(男生)/120公里(女生),每次里程需达到2.5公里,要求每次配速在10分钟以内,一学期要求完成60次。校园跑参与度跟体育成绩、综测、体测分数挂钩,不参与的学生期末体育成绩上限为80分。
当跑步与绩点挂钩时,部分学生便选择用金钱换取时间和成绩。在新快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学生中,小庄是极少数直接选择放弃完成校园跑的学生。“一方面是课余时间安排比较紧,另一方面,我对运动的兴趣不大,希望把时间花在感兴趣的事上。”学生小雯说:“若想拿高分、拿满分,不少学校需要学生一学期跑到100公里,不仅单次需要达到2公里,而且有配速要求。这对于体质不好的同学来说,也是个较难完成的任务。”
但大部分学生对校园跑仍持积极态度。谈及完成校园跑的难度时,小庄表示大部分学生是自行完成的,且大多数人是为拿到及格分而跑。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学生小玲则认为,校园跑的难度适中,多数同学可以按时按量完成。小雯也表示,参加校园跑后明显感觉到身体素质提升了,爬楼梯也不会大喘气了,跑步也越来越快。
刷脸开定位查IP地址
高校多措并举防止校园代跑
对于一些校园内出现的代跑现象,不少学校优化和调整校园跑规则,防止此类现象的发生。
校园跑规则的落地,大多依赖于各类校园跑专用软件。目前高校使用的校园跑软件种类多样,既有运动世界校园、闪动校园等App,也有部分高校自行研发的专属小程序(如广药大AI智慧跑道小程序)。这些工具不只是简单记录跑步数据,更设置了严格的跑步规则。
广东工业大学校园跑要求软件模式必须选“计分跑”(自由跑无效),全程需开启定位,路线则限校区指定操场,并按顺序经过路径标记。
广东药科大学(大学城校区)一位同学告诉新快报记者,“本学期要求女生三个月内跑步总公里数达到60公里,比去年增加了20公里。每200米要在2分钟内跑完。”该同学称,先前规定是环校园跑,今年则调整为在操场打卡刷脸。“校园跑参与度与体育期末成绩挂钩,至少完成30公里才有分数,低于30公里记0分,高于30公里按比例记分。”
广东财经大学则明确了奖励和作弊处罚:每学期对阳光跑总里程前50名的学生颁发荣誉证书,对于免跑申请作假、替跑、利用软件作弊、使用交通工具代跑等作弊行为,一经查实,校园阳光跑成绩计为0分。
新快报记者 王娟 陈钰涵 徐绍娜 实习生 蔡思彤 余思睿
编辑:陈楚仪 校对:陈泽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