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教育求职训练营
之学科教学
数学专场培训主题讲座
干货总结
2025年10月21日下午,党委学生工作部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中心主办的“京师教育求职训练营之学科教学数学专场培训”主题讲座在教二401教室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到的嘉宾是刘哲老师,刘哲老师凭借34年高中、8年初三教学经验,结合其课程与教学论(数学)研究背景及丰富教研成果,为在场学子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价值的知识盛宴。没有参与现场讲座的同学不要气馁,下面是整个讲座的干货总结,速速来get吧!

一
有“备”无“患”
(一)
高考题训练与教材研读
1.高考题训练:需集中开展高考题专项训练,重点攻克难度最高的一卷,同时覆盖二卷、北京卷(灵活)、天津卷(难度较低)、上海卷(灵活)。建议完成近2-3年的高考题,熟悉高考命题规律、题型特点及难度梯度;
2.教材研读:需全面研读目标学校采用的教材版本(如人教A版、人教B版等),同时明确不同课型(新授课、习题课、小结 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的基本流程,避免课型混淆。例如,新授课侧重知识的系统性讲解与基础概念构建,复习课需整合多章节知识,搭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小结课则聚焦单单元局部内容的梳理与巩固。

(二)
试讲细节精准把控
1.试讲训练:提前选取安静环境进行试讲反复训练,建议全程录像复盘,重点把控10分钟试讲的时间分配,同时规范教姿教态(如站姿、手势、发型、眼神交流等);
3.课件与工具准备:携带U盘存储课件,确保试讲时可直接打开,避免依赖微信传输——多数教室微信版本存在差异,若10分钟试讲中花费2分钟调试课件,将严重影响试讲节奏与个人状态;
4.衣着与教具规范:衣着需符合教师职业规范,衣物扣子需全部扣好,避免穿着厚重或过于宽松的衣物;试讲时不得手持半张A4纸(过往案例中,曾有试讲者手持半张A4纸授课,以态度不端正直接被淘汰)。

(三)
课标研读与案例准备
1.课标与案例学习:了解新课标中的37个案例,有的学校在试讲环节会直接指定案例内容。案例教学更易设计互动环节,增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相较于教材正文内容更易突出教学亮点;
2.地域针对性准备:明确不同省份高考5套试卷的差异,针对目标省份试卷开展重点练习。例如应聘北京地区学校,需重点熟悉人教版教材(北京地区学校以人教A版、人教B版为主,其中人教A版包含2本必修教材、3本选择性必修教材,共18章内容)。

(四)
教案设计核心要点
1.基础信息明确:教案需清晰标注课题名称、授课类型、授课时间及精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需清晰区分知识目标(分“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能力目标(如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与核心素养目标(如逻辑推理素养、直观想象素养等);
2.教学环节规划:需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法(如独立阅读指导法、小组互动讨论法等)与学法(如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过程需完整涵盖预习引导、课堂实施、作业布置三环节,部分学校要求额外设计“三案”(预习案、课堂探究案、作业案);
3.教学反思撰写:课后需撰写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亮点与不足,为后续教学优化或试讲改进提供依据。
二
创设情境,“投石冲开水底天”
(一)情境设计核心原则
情境需与课题具备强关联性,避免牵强附会,课堂初始阶段呈现情境关联问题,待课程结束小结后,需针对初始情境问题进行解答,确保情境问题落地解决,避免悬而未决(严禁呈现情境问题后,仅布置其他无关作业却忽略初始问题的回应,导致情境设计失去意义)。
(二)分学段情境设计案例
1.初中教学情境设计
(1)讲解“航行问题”时:播放《闪闪红星》竹排顺水漂流画面、划龙舟逆水行进、机场传送带运行的视频,或结合“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俗语,引导学生观察“花瓣随波逐流”的画面,体会水速;人在游泳池里游泳,体会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划龙舟”画面体会船逆水航行的速度,竹排顺水划行体会船顺水航行的速度。进而引出航行问题中的四种不同的速度等核心概念;可穿插“猜成语‘随波逐流’”的互动环节,增强课堂参与度;
(2)讲解“镶嵌”时:展示长城墙面、校园地面镶嵌图案的实拍图片(刘哲老师实地拍摄),在渗透爱国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能否单独实现平面镶嵌”“两种不同正多边形能否组合完成平面镶嵌”等问题,通过计算正多边形内角和、验证整数解的方式,用数学逻辑与计算解决实际镶嵌问题。

2.高中教学情境设计
(1)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以“旭日东升”的动态画面(太阳从与地平线相切,到逐渐上升与地平线相交,最终脱离地平线呈现相离状态)为引入,直观呈现直线与圆的相离、相切、相交三种位置关系,降低抽象概念的理解难度;
(2)讲解“概率统计”时:以生活中“抽奖一次中奖是否等同于中奖率为100%”的常见疑问切入,引发学生讨论,再结合讨论结果,明确“概率用于解决未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随机事件可能性判断,已发生的确定结果不属于概率研究范畴”。
三
用“问题链”替代“知识点堆砌”
让学生从“被动听”变“主动想”
(一)问题链设计核心逻辑
问题链需遵循“层层递进、前后关联”的原则,前一问题为后一问题的解决提供铺垫,避免问题间无逻辑关联,形成“问题驱动思维发展,思维进阶解决问题”的互补关系。当学生出现思维卡壳时,可通过两种方式引导:一是插入基础性小题,提示其“回顾过往学习的类似解题方法”;二是采用“低维知识推导高维知识”的路径(如通过“线线垂直”推导“线面垂直”),搭建思维阶梯。
(二)问题链设计具体案例
1.讲解“数列通项求解”时:问题链按“基础型→进阶型→综合型”梯度设计,等差法、叠加法、等比法、叠乘法、构造新数列法,Sn与n的混搭式、Sn与n与ɑn混搭式、齐次式型数列……逐步提升难度,引导学生构建通项求解的知识方法体系;
2.讲解“几何体与球的位置关系(高考二卷真题‘圆柱内放置两等球’)”时:以真题为基础,延伸设计“圆锥内放置两个等球”“正方体(长方体)内放置两个等球(含内切球、外接球、棱切球)”等问题,形成“多面体与球组合几何体”的知识链,帮助学生通过一道真题掌握一类几何体与球位置关系问题的解法;
3.讲解“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时:以“定义、判定、性质为主线,以向量法(兜底方法)”为问题链主干,穿插生活化问题辅助理解,如“两棵平行生长的树,若其中一棵垂直于地面,另一棵是否也垂直于地面”(线面垂直与线线平行的关联),用生活场景降低抽象定理的理解难度。

(三)思维导图辅助问题链构建
借助思维导图整合问题链,以核心知识点为中心衍生关联问题。例如,以“不等式ex≥x+1(x为实数)”为核心,通过替换变量(将x替换为-x、x-1等)衍生出多个不等式问题,实现“掌握一个核心问题,贯通一类关联问题”的教学效果,避免学生在碎片化题目间频繁切换导致的思维损耗,提升学习效率。

四
把“个人经历”融入教学,让课堂有
“你的温度”也有“学生的温度”
(一)
以分享互动拉近距离
1.课前破冰:课堂初始可进行简短自我介绍,快速缩短师生心理距离;
2.经历分享:教学过程中穿插个人或学生的真实学习经历,例如刘老师分享到“我高中时曾难以记忆《满江红》,后通过同学的演唱辅助记忆,此后在教学中也会引导学生用编旋律的方式记忆数学公式”“有学生通过不同字体书写3遍知识点的方法,实现高效记忆”;
3.双向互动:主动引导学生分享个人学习方法,避免教师“一言堂”——课堂互动需遵循“双向交流”原则,如同“朋友间饮茶对话,需双方共同参与表达,而非单一主体的单向输出”,确保学生从“被动听”转变为“主动说”。
(二)
以情感渗透深化教学价值
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正向价值观引导,实现“知识传授+素养培育”双重目标:
1.讲解“航行问题”中以“花瓣随波逐流”分析水速这个数学概念的同时,同步提醒学生“增强安全意识,不私自到江河湖泊游泳”“树立独立思考意识,避免‘随波逐流’的盲从心态”;
2.讲解“抽签公平性”时,通过“10个签含1个中奖签,若抽后不立即打开、待全部抽取完毕后同步揭晓,则抽签结果公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概率公平性的数学原理,同时渗透“规则意识与公平理念”。
(三)
以尊重倾听关注学生个体
1.倾听原则:提问时不随意打断学生思路,即使学生回答存在偏差,也需耐心听完,同步记录其回答中的亮点与不足;点评时优先肯定合理部分,如“你的解题思路非常新颖,步骤简化程度优于教师的预设方法”;
2.引导策略:针对回答中的不足,采用温和引导的方式修正,例如学生提出“小蚂蚁沿树杈觅食,吃到食物的概率为1/8”时,不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其思考“树杈的各分支是否为等可能路径”,通过追问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3.学段适配:初中学生表达欲望较强且易出现无序发言,需通过“指定发言顺序”“小组代表汇总分享”等互动形式,引导其有序表达,避免课堂秩序混乱。

五
课堂留白:
将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
(一)留白场景的具体设计
1.解题留白:呈现例题后不直接讲解,预留适当的独立思考时间,随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板书展示→全班补充完善”的流程完成解题。例如讲解三次函数的图像特征时,需对“三次项系数a进行分类讨论”时,在探究“a>0”的情形后,留白让学生自主推导“a<0”的情况,允许学生出现失误——通过纠错可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2.疑问留白:当学生提出认知误区类问题(如“抽签时第一个人抽中,后续抽签者便无中奖机会,因此抽签不公平”),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留白引导其他学生反驳或补充,最终结合讨论结果总结“抽后不打开、同步揭晓的抽签规则可保证公平性”,让学生在辩论中自主构建正确认知;
3.总结留白:课堂结尾不直接进行知识点总结,而是让学生分享“本节课印象最深刻的数学概念或方法”“仍存在的疑问”,根据学生反馈完善总结内容,同时通过分享情况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课堂的价值在于学生的深度参与,而非教师单向的‘完美演示’,学生的真实反馈是课堂质量的核心评价标准”。
(二)留白实施的注意事项
课堂留白并非“放任式管理”,当学生陷入思维困境时,需及时提供方向性引导,例如“回顾此前学习的向量法在垂直问题中的应用,能否尝试用该方法解决当前的几何证明题”,确保留白有目标、有引导、有效果,助力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提升解题能力与思维水平。

六
从容面对课堂“不完美”:
以接纳心态持续优化
(一)
教学中失误的补救策略
1.即时补救:若担心课堂中出现计算错误、或分类不全等失误,可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参与纠错,如“大家观察一下,教师的这步解法是否存在疏漏?有没有更优的解题路径?”“哪位同学能帮老师找出推导过程中的问题?”,借助学生的“助攻”化解尴尬,同时强化课堂互动氛围;
2.课后优化:若试讲后有与听课教师交流的机会,需认真倾听建议(“听课反馈是优化教学的重要依据,可显著提升后续试讲的效果”),例如针对“课件字体过小导致最后一排学生无法看清”的建议,下次备课需将字体字号放大至适配教室后排视野的规格。
(二)
课堂遗憾的心态调整
承认“课堂是遗憾的艺术”,多数教师课后会反思“某环节若调整教学方式,效果会更优”,需以接纳心态看待遗憾:
1.若承担多班级教学任务,可在后续班级的教学中弥补前一班级的遗憾(如调整知识点讲解顺序、补充遗漏的案例);
2.若仅承担单一班级教学,可通过“课后作业批改反馈”“个别学生辅导”等方式补救,例如首次讲解“条件概率”时,未讲清“‘A发生前提下B发生’与‘B发生前提下A发生’以及‘A和B同时发生’的区别”,后续可通过“总概率空间与局部概率空间的对比图示”进行补充讲解。

(三)
求职试讲的心态与策略
1.亮点优先:试讲中即使存在轻微瑕疵(但不能是科学错误),只要具备紧扣课题的核心亮点(如独特的生活化情境设计、逻辑清晰的问题链),仍能提升录用概率。例如“杨思中学试讲的第一环节为唱歌,考核重点并非演唱技巧,而是应聘者的激情与表现力,即使存在跑调,只要态度积极也可通过该环节”;
2.诚意传递:求职时需向招聘方传递“对目标学校的专属诚意”,让HR感知“你将本校视为首要选择”,而非“将本校作为众多求职选项之一”;
3.灵活规划:若暂时无法进入理想学段或学校,可选择“先入职积累经验”的路径,例如“先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后续再通过教学能力提升转入高中教学领域”——数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思维逻辑具有学段互通性,基层教学经验可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次讲座持续近两个小时,刘哲老师以案例和经验相融合的讲解风格,围绕数学学科求职备考策略、课堂教学设计方法、教学心态调整等核心内容展开系统、详细的介绍,将抽象的课标要求、教学理论转化为具象的课堂教学实施方法以及高考题练习方案、生活化课堂案例,又穿插真实求职试讲案例与学生互动场景,讲座结束后,刘老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本次讲座干货满满,同学们反响热烈,收获颇丰。


——以上分享仅代表嘉宾观点——
供稿:陈韵燕
编辑:陈韵燕
责任编辑:孙书瑜
审核:崔晶晶
本周招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