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朱丽珍
这段时间,秋高气爽,各地教育局和学校面向应届毕业生集中招聘教师的黄金期也如期而来,绍兴、镇海等地陆续组织教师招聘专场,杭州多所高中也发布招聘信息。
今年的秋招情况如何?有学校发现,应聘者90%是硕士学历,还有一些学科一半以上是博士。
这并非单所学校的个例。从绍兴市直学校今年教师招聘的报名情况可以发现,不少岗位都是百里挑一,岗位最高的招录比达到1:107。

图片来源于CFP
最高招录比1:107
体育、英语、政治成为“卷王”学科
教师秋招,对于毕业生而言,岗位多、机会大,是寻找工作的好时机。
这几天,杭州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杭师大附中教育集团发出招聘公告,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在浙大举行专场招聘宣讲会,绍兴市直属学校组织新教师招聘……手拿简历的毕业生们,都在寻找“上岸”的机会。
但这个名额,想要拿到并没有那么容易。
10月25日,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教育学院,举行了一场专场招聘宣讲会,现场就来了上百位学生。据了解,90%以上都是硕士学历,还有一些学科的应聘学生有一半以上是博士生。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不止在杭州,其他地区的教师招聘同样“热度爆表”。
前段时间,绍兴市教育局发布《绍兴市教育局关于市直学校2026年新教师招聘公告》,招聘共推出50个岗位,符合报名条件的有2000多人。
在报名的岗位中,体育老师岗位竞争激烈,招录比基本超过1:60,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竞争也不容小觑。
有学校招聘2位英语老师,报名者141人;有学校政治、历史都只招一人,报名者分别达到了82人和88人。而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是心理健康教师,有学校只招聘1人,报名者有107人。
当然,也有学科因为报名人数不足等原因,而取消招录计划。比如有学校人工智能学科招聘1人,报名3人,最终因资格初审通过人员均未参加现场资格确认,取消该岗位招聘计划;物理学科因现场资格确认通过人数与招聘人数之比低于3:1,也取消招聘计划。还有学校因参加测试人员专业能力测试或教学能力测试得分低于60分,而减少招聘计划人数。
上午面试下午试讲
脑力体力都是考验
竞争的激烈,不止体现在人数上。
前几天,有同学参加了一场地市高中的教师招聘,感叹“天下英雄如过江之鲫”,现场看到了不少浙大、复旦等名校的硕士生。整个过程过关斩将,对体力、脑力都是一个考验。
“流程是上午结构化面试,筛掉一部分人后,下午试讲,每场面试都是立刻出结果。”有同学回忆赴考的过程,面试全程收手机,从进学校签到后那一刻到正式结束,手机都放在教室,期间不允许再进入教室,所以差不多一整天都是失联状态,“结构化结束快下午两点了,试讲也开始得挺晚的,走出学校已经快晚上七点了。”
还有考生说,自己面试的是地理,直到晚上快9点才结束,“真的累趴了,上午结构化淘汰了一个人,下午26个人试讲,全校最晚结束。”
还有顶级名校本硕毕业生,到省内一所头部重高应聘,但最终被刷。这位考生分析,自己是“裸考”的,因为本硕学的是有机化学相关专业,与高考内容脱离太久,有些知识记不清了,或许这是失利的原因之一。
还有同学说,自己参加了两小时的笔试,收卷之后就开始面谈环节,结束便开始第一轮刷人。自己在这个环节就被刷了,分析原因,缺乏教育实习、非师范生、高中读的民办可能都是扣分点。
面试中,也有同学主动放弃了机会。“想应聘高中老师,但面谈时发现,要去集团的初中部教学,就放弃了。我同学也遇到类似的情况,想去本部,但可能被安排到下面的分校,就会犹豫。”
高学历、会教书是两码事
教师工作也没有想象中轻松
这些年,博士、硕士来参加教师招聘屡见不鲜,其中还不乏清北顶级名校。为什么教师成为了学霸眼中的香饽饽?
在采访中,有在读博士坦言,自己也有参加教师招聘的想法。
“之前回到高中看望老师,老师说学校招了两位博士,当时觉得很震惊,现在非常能理解。”这位同学感叹,自己虽然读书多,一路都是学霸,但感觉到了就业环节,摆在眼前的选择也不多,“对科研兴趣不大,留校竞争很激烈。学长学姐的选择,要么进国企研发部门,或者私企。私企虽然收入高,但加班比较多,我不想让工作占据全部的生活。”
目前,考取编制被越来越多的博士同学所接受。“公务员、教师,有机会都想去试试,虽然收入可能没那么高,但胜在稳定,尤其老师还有寒暑假,感觉也挺香的。”
不过,高学历也不意味着上岸“顺利”。有老师直言,学历高和会教书,其实是两码事。
“教师招聘,简历亮眼有优势,但最终还要看笔试和试讲,985名校非师范专业的,在这些方面可能考不过师范类的。”有高中老师说,教师这份职业,更需要时间和经验的沉淀,“新招进来的一些老师,学历很高,但教学水平不一定比学历低的老教师好。自己能学是一回事,会不会教又是另一回事,关键讲的东西要让学生听得懂。”
还有高中老师直言,教师要负责早读、晚自习……对于奉献精神是有一定要求的。“工作都是围城,老师也没有外人想象中那么轻松。我们很多老师都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出晚归,出于责任心,甚至主动留下来加班。整体来看,收入也不算高,如果了解真实情况还愿意接受,那才是比较适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