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通过共读探索阅读方法,共同提升阅读能力,自2025年6月至暑假期间,图书馆以第三届“BNU书香大使”为领队的10个“白话漫谈”读书沙龙小组分别开展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深度共读。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与方法探索中,同学们收获了阅读的乐趣,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法则。
近期,我们将逐一展示10个读书沙龙小组有关《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共读成果。今天,“时空涟漪”读书沙龙带来他们对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共读收获,与大家分享和交流。
PS:“时空涟漪”读书沙龙仍在持续招募中,欢迎你的加入!(请扫描文后二维码报名)
“时空涟漪”读书沙龙

队长:BNU书香大使 华潇
文理学院2022级物理学(优师计划)本科生
在这里,我们没有枯燥的公式和难懂的术语围攻,只有超有趣的知识探险!就算你对物理一知半解,甚至是零基础,也丝毫不慌!我们的目标,是打破阅读和学科认知的次元壁!通过共读,你能轻松掌握超实用的阅读方法,还能结识一群志趣相投、爱探索的小伙伴,一起头脑风暴,让思维嗨起来!

沙龙成员合影
如何阅读一本书?
沙龙收获与核心观点
01
阅读的本质是认知升级
的“熵减”过程
沙龙成员结合物理思维提出,阅读并非信息的无序堆砌,而是如同能量从混沌到有序的转化。从基础阅读到主题阅读的四层进阶,本质是通过主动规划实现认知“熵减”,让零散信息凝聚为系统知识。
02
“量”与“质”的辩证:
精准阅读胜过泛读百本
针对“读书求量不求质”的误区,沙龙达成共识:阅读的终极目标是提升理解力而非完成数量指标。不同层次的阅读需匹配相应投入,经典著作的分析阅读带来的收获,远胜过多本平庸书籍的浅层浏览。
03
变速适配阅读:
因“书”制宜调节奏
依据书籍类型的划分,实用型书籍需聚焦方法细节,宜精读慢品;想象文学需沉浸体验,可连贯速读;历史书籍需把握脉络,宜先检视再深读。速度调整的核心是让阅读效率与理解目标匹配。
04
主动提问阅读:
带着问题与书对话
延续“四大问题”框架,沙龙进一步细化提问逻辑:阅读前通过书名、目录预设问题(如“这本书的核心方法是什么?”);阅读中追踪答案并生成新问(如“作者的论证是否有漏洞?”);阅读后反思关联(如“如何用此方法读物理专著?”),避免陷入“读完即忘”的被动陷阱。
05
直觉方法辩证:
平衡自然与技巧
成员认为,日常阅读依赖直觉如同“走路般自然”,但面对专业书籍等陌生领域,需启动方法工具。例如读物理科普时,可用分析阅读法拆解概念定义,用检视阅读法梳理公式推导逻辑,实现直觉体验与方法辅助的互补。
06
进阶可控阅读:
四层次阶梯式提升
,明确各阶段目标:基础阅读解决“读懂字面”,检视阅读实现“摸清框架”,分析阅读达成“吃透精髓”,主题阅读完成“跨书整合”。这种阶梯式成长,让阅读能力提升可规划、可落地。
阅读方法可视化模型
华潇同学设计的“阅读方法可视化模型”,以基础阅读、分析阅读、检视阅读、主题阅读为框架,生动展现阅读的进阶路径。
设计制作:华潇 “时空涟漪”读书沙龙队长
阅读方法思维导图


设计者:陆家璐 文理学院2024级本科生
沙龙共读掠影
01
日常打卡机制

为保持阅读节奏,沙龙建立了“今日读到哪儿啦?”日常打卡机制,成员们通过提交笔记、分享感悟,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
02
线上共读会


线上共读会中,领读人带领成员围绕《如何阅读一本书》展开共读预热和专题讨论,从“阅读层次与方法”到“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技巧”,从“阅读的意义”到“实践中的困惑”,思维的涟漪层层扩散。
03
共读交流文档

专属的共读交流文档成为思想碰撞的乐园,成员们可跨时空记录感想、交流收获。在这里,于亦飞同学用热力学第二定律举例,生动解读“知识与理解的四个阶段”;陆家璐同学则抛出“阅读是直觉还是方法”的思考,引发关于阅读本质的热烈讨论。
“时空涟漪”读书沙龙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