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电梯里,听见两位妈妈聊天:
“我家那个,一天到晚捧着手机,成绩一塌糊涂。说他两句吧,他还说他们班学霸也都玩手机。人家考多少分,你考多少分啊!真是气人!”
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情,我当年也是一看到Coco碰手机就焦虑,直到有次带他去大舅家,才发现了这里面的3个真相。

如果孩子也用别人玩手机来堵你,那你就问问他:“你知不知道别人放下手机之后,都做了什么?”
我大侄子从小就是学霸,高中稳居班级前三,高考顺利考入985院校。
他就是天天玩手机,但每次都是在写完作业之后才玩。
不是他自觉,而是我哥早就和孩子约定了:完成作业前,手机只能用来查资料,但完成作业之后,每天可以玩半小时手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速战速决的作业习惯,因为他知道越快完成任务,越能心安理得地玩。
而很多沉迷手机的孩子呢?
看似在书桌前坐了三小时,其实一会削铅笔、一会找橡皮、一会瞄一眼手机消息。
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一个真相:成绩好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更高。
学得专注,玩得痛快,手机在他们手里是工具,不是宠物。

你家或许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写作业时,把手机就放在书桌上,一来消息他立马打开手机查看,专注力马上就被破坏了。
我家Coco当初就是这样,后来我们做了个实验:写作业时,把手机放在客厅固定位置充电。
只这一招,他的作业速度就快了一倍,打一把游戏再睡觉,都能比平时早睡半小时。
第二个真相:手机放多远,心就有多静。
不是说完全不能用手机,而是要把学习和娱乐的空间分开。
就像我们在厨房做饭、在卧室睡觉一样,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功能。
功能明确,孩子的大脑才会形成条件反射。
那些玩手机成绩还优秀的孩子,就是靠这一点才没有沉迷的。

比如:周末才能打游戏,平时手机不能进卧室,或者作业完成后可以玩半小时。
规则一旦定下,就要雷打不动。
别担心孩子会反抗。
我家Coco最初也闹,但当他发现自己写得越来越快,省下的时间也能打一把,成绩还提高了之后,他就欣然接受了,因为高效的生活能给人强大的自信。
最后一个真相,可能有点扎心:有些孩子,是真的在用手机学习。
我同事的儿子,高一就用手机编程,去年拿了信息学竞赛一等奖。
我家Coco这不刚上初一,就被老师选做公开课的小讲师,每天都要用电脑做PPT,用手机查资料。
所以有时候孩子确实是在看屏幕,但不一定就是在浪费时间。
关键从来不是手机,而是孩子和手机的关系。

时代不同了,彻底禁用手机,只会让孩子在成年后爆发沉迷。
科学引导,记得做好三件事:
?01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让他参与决策,全家共同执行;
?02留意他关注什么内容,引导他发现优质资源;
?03在他高效完成任务后,及时肯定表扬。
毕竟,我们无法让孩子永远避开手机,但可以教他们,如何成为手机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