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安
让我们睡前
和孩子一起听听
中国教育报“美好少年”版面刊发的来稿
和孩子一同走进
少年们那些温热的文字
去感知
他们笔下的蓬勃心声与万千气象
悦动艺术节
10月24日,阳光洒满校园,操场上坐满了欢呼的同学——我们期盼已久的艺术节终于到了!
今天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欢笑声,俨然一片欢乐的海洋,节目更是精彩纷呈:最先登场的是师生共演的歌舞剧《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小白杨》,美妙的音乐旋律伴着温柔轻盈的舞步,铺展出一幅师生成长的暖人画面;接着羽毛球操的表演又带来了别样的清新,合唱团清亮的歌声飘满校园,兄妹俩的拉丁舞动作优雅灵动,街舞少年的劲爆表演引来全场尖叫,舞台剧《鸡毛信》的精彩演绎,将本次艺术节“红色艺术润童心,抗战精神永传承”的主题具象化,让红色基因温润在场的每一名师生……
而最让我心跳加速、万分激动的是我们四年级(1)班的篮球操《中国威武》作为压轴节目出场。上场前,我攥着篮球的手心全是汗,耳边是老师温柔的叮嘱:“记住节拍,拿出气势,咱们四(1)班最棒!”当激昂的音乐响起,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舞台中央。随着《中国威武》的歌声响起,篮球在我们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像听话的小精灵。
我们时而双手拍球,节奏铿锵;时而将球举过头顶,摆出整齐的方阵,像一排排挺拔的小战士。“咚咚咚”的声音整齐划一,像战士们前进的鼓点。我盯着前面同学的后背,生怕自己跟不上节奏,手臂酸了也不敢放松——这不仅是表演,更是我们班的荣誉!音乐结束的那一刻,操场上的掌声、欢呼声像潮水一样涌来,我看见班主任老师正用力地为我们鼓掌,眼睛里闪着泪光。
走下台时,我的篮球还在发烫,心里满是骄傲。这场篮球操表演,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更让我懂得了“威武”不是口号,而是我们认真练习、全力拼搏的模样。这真是一次难忘的艺术节,一次属于四(1)班的闪光时刻!
本文作者:山西省阳泉市郊区文苑小学四年级(1)班 王振凯指导教师:贾美英
牢记那抹耀眼的红
最近,我们一家人参观了太原台骀山抗战纪念馆。这方土地,承载着岁月的厚重,见证了往昔的烽火硝烟,也孕育着永不磨灭的抗战精神。
纪念馆坐落在太原市迎泽区郝庄镇小山沟村。走进景区北门的“天下第一碉”,呈台阶状的地形上,十多座碉堡拔地而起。圆碉,那是在影视剧中常见的身影,它曾无数次抵御着敌人的进攻;梅花碉,以其独特的梅花形状,巧妙地分散着火力;好汉碉,造型酷似人头,好像是一位位英勇的战士,坚毅地守护着这片热土。还有狙击碉、母子碉、暗碉、庙碉等,每一座碉堡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它们功能齐全、种类多样,40余座各式碉堡,组成一座活生生的世界碉堡博物馆。
步入地道,宛若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地道内陈列着战争时期敌我双方的图片、资料及实物,每一张图片都记录着一段历史,每一件实物都承载着一个故事。内外陈设有当年的飞机、大炮、装甲车、卡车、重机枪等实物,更是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军事地道、储藏室、马棚、监狱、瞭望楼、陷阱以及灶台、马槽出入口等,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如此完好,让人可以实地体验地道战“里三层、外三层、拐三弯、设三关、楼上楼、防御好、敌在明、我在暗、天外天”的奇观险境。在地道中穿梭,仿佛能听到当年战士们的脚步声,感受到他们的紧张与坚定。
这里,曾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革命先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他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英勇地战斗着。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
站在纪念馆的广场上,仰望天空,阳光洒在身上,温暖而明亮。这片土地,曾经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如今已焕发出新的生机。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肩负着历史的使命,要传承和弘扬抗战精神,让那抹耀眼的红,永远在中华大地上闪耀。
本文作者: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关帝中学九年级(1)班 侯正我指导教师:侯兴锋
街角的修车铺
小区街角的修自行车铺,是老周的天地。一块褪色的帆布搭在铁架子上,边角已磨损起毛,却稳稳地遮风挡雨。帆布下,木桌上摆着锃亮的扳手、码放整齐的螺丝刀,还有几排新旧不一的轮胎。老周总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领口下打着补丁,双手因长年劳作沾满黑油,连指甲缝里都浸着机油的颜色。可他笑起来时,眼角的皱纹里都漾着暖意。
我认识老周,是因为小学三年级那辆粉红色的自行车。那天放学忽降大雨,我推着车往家跑,刚到街角,车链“咔嗒”一声脱落,缠在齿轮上搅成一团。雨水打湿了书包,裤脚也溅满泥点,我蹲在路边急得直哭。这时,老周扛着工具箱路过,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放下工具箱,蹲下来帮我修理。粗糙的手捏着冰冷的铁链,一下一下地往齿轮上搭,双手蹭得黑黑的。修好后,他边拍车座边说:“小姑娘,以后车坏了就来找我,不收钱。”
从那以后,我的自行车便有了“专属修理师”。车胎扎了,老周会掏出带磁铁的小铁钩,仔细在胎上摸索,找出藏在纹路里的钉子,然后麻利地用刀磨平破口,贴上补丁。刹车不灵了,他就蹲在车旁边,一手捏着刹车柄,一手调整刹车片,还会教我:“你看,刹车线松了,就拧两下这个螺丝。平时多检查,骑起来才安全。”
后来我上了初中,爸妈给我换了电动车,去修车铺的次数渐渐少了。但每次路过街角,都能看到老周忙碌的身影——不是帮邻居调车座高度,就是给孩子的小自行车打气。帆布下的小空间里,总围着几个人,说说笑笑的,像个温暖的“据点”。有一回,下大雨,我撑着伞路过,见他正冒雨帮一位拄拐杖的老人修三轮车。老人的车胎爆了,老周跪在湿漉漉的地上,半边的身子都被雨水打湿,却先把老人扶到帆布下避雨,还递上一瓶矿泉水,老人连连道谢。
去年冬天,街角整治环境,老周的修车铺被划入整改范围。我特意绕到那里,只看到一片清空的场地,地上还留着几块油污痕迹,像极了老周手上的印记。我正站在原地失落,突然听到熟悉的声音:“小姑娘,好久没见你啦!”转头一看,老周正在不远处的社区便民服务点里,手持扳手,身边围着几个等待修车的人。新搭的棚子,比以前更宽敞了。
如今路过便民服务点,我总会停下和他聊几句。看着他专注拧螺丝的样子,阳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我忽然明白,有些温暖从不会消失。就像老周手上的机油味,从未被雨水冲散,一直萦绕在街角的风里,也永远留在我的童年里。
本文作者:湖南省武冈市武冈一中高一(587)班 向程指导教师:洪敏
我家的无花果树
我家的小院里种着许多花草和果树:粉色的月季、黄澄澄的美人蕉、芳香四溢的桂花、紫中透红的葡萄、红彤彤的柿子……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窗前的那棵无花果树。
当春风把柳树吹醒时,无花果树也从冬眠中醒来,枝条上开始冒出嫩芽,那点点新绿给寂静的小院增添了一丝生机。不几天,嫩芽伸展成巴掌大的叶片,同时抽出一根根新枝。望着那翠绿欲滴、生机盎然的无花果树,我的心里总是生出无限欢喜。
酷热的夏天来临时,无花果树已经是枝繁叶茂,树影婆娑,那宽大的叶片如同一把把绿伞,挡住了炎炎烈日,送给我们爽心的荫凉。坐在树下,只觉轻风拂面,心旷神怡,再喝上几口妈妈煮的夏枯草凉茶,真有说不出的惬意。
秋风吹起了丰收的号角,无花果树上挂满了累累的硕果,它们有的躲藏在绿叶丛中,不时探出头来,欲现还羞;有的高挂枝头,尽显自己美丽的风采。这时的小院一改往日的幽静,热闹极了。爸爸妈妈喜滋滋地摘下一个个熟透了的果子,奶奶捧着这又大又圆的紫果,喜笑颜开,请来串门的婶婶、阿姨品尝。那紫得发亮的果子,又香又甜,咬一口,直甜到了人的心里,简直就跟喝了蜜一样。
奶奶说,无花果不但香甜,营养丰富,是水果中的佳品,而且具有药用价值,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能预防癌症呢!真是果小作用大呀!
无花果树虽然没有艳丽的外表,但它把如盖的绿荫和甘美的果实默默地奉献给了人们。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品格啊!愿我们都能学会无花果的这种质朴的、默默奉献的精神,我也要做这样的人。
本文作者: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卧龙山街道明德小学六年级(1)班 王帆指导教师:高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