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已到中后期,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冲击阶段,各省份的“种子”院校都在积极谋篇布局,力求进入新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就召开了“双一流”创建动员大会,明确要以超常规手段推动“双一流”创建取得实质性进展。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也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并改名为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安徽医科大学。
作为安徽省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办学90多年来,安徽医科大学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八万余名高等医学专门人才,先后吸引了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并涌现出以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强、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何国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现在安徽医科大学有4个校区,设有20个直属教学机构、5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共建附属医院,开设45个本科专业,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
共拥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7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材料科学等12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自2020年以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并连续7年获得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承担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总的来说,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独立医学类院校中无可争议的头把交椅,但是整体实力较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外省的非“双一流”医科大学比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不利于其冲击下一轮“双一流”建设。
但是现在以超常规手段推动“双一流”创建,可以让学校在短时间内在临床医学、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等自身的强势学科上取得突破性发展,尤其是在“国家三大奖”上有所斩获,即便无法进入下一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下下一轮进入也是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