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四川省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布局的背景下,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紧扣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衔接的核心目标,聚焦生命科学领域人才发展需求,构建“1+1+3²”全方位就业护航体系,即“一眼懂招聘”实现招聘信息可视化,“一眼清就业”完成就业影响因素可视化,依托“三定三级”建立精准内推帮扶机制,目前平台访问量超5000人次。




2025年,生命学院依托既有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精准锚定生命科学专业学生“职业认知模糊”“实践经验不足”“求职竞争力待提升”等痛点难点,创新推出“引进来+走出去”双轨模式,打造“生生不息,职引未来”行业导师项目。3月至10月,学院以“精准匹配、双向赋能”为核心,落地14场特色活动,参与学生累计达300人次,满意度达100%。活动覆盖选调生、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八大就业方向,深度契合国家生命健康领域发展战略与四川省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需求,为学生搭建起连接校园与行业的成长桥梁。
“引进来”聚智赋能,夯实职业发展根基。学院立足“懂技术、知行业、能实践”的培养要求,按领域分批次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及企业代表进校园。职业认知层面,北京中信银行戚子玉、北京品驰医疗刘泽涛等嘉宾解析岗位晋升路径与行业技术趋势,开立医疗研发副总经理陈欣分享“技术转管理”成长经验,部分企业同步释放岗位需求、现场接收简历。职业素养层面,学院聚焦求职全流程,邀请资深辅导员和大厂从业者开展就业趋势分析、签约流程拆解、简历撰写技巧传授、面试心理辅导等活动,实现了就业指导与学生需求的深度契合,全方位助力学生突破求职壁垒,提升岗位适配能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走出去”实战淬炼,深化产教融合衔接。学院依托“医校社企”协同机制,组织学生深入一线场景,推动理论知识与职业实践深度衔接,助力学生实现从“校园学习者”到“行业准从业者”的角色进阶。活动开展期间,学生党员代表与“脑智明珠”团队赴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开展脑智领域研学实践,探访睡眠医学、神经调控等核心科室,听取专家讲解脑智技术在精神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围绕技术转化瓶颈展开学习交流,明确医疗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数名师生参访奥泰医疗,走进高端医学影像设备(1.5T超导磁共振、CT机等)研发生产车间,听取市场部、研发部专家解析行业趋势与MRI技术方向,直观感受产业技术前沿与职场实际要求,为投身四川省乃至全国生命健康产业积累实践经验。






在项目的精准指导下,我院两名学生将生命科学专业优势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形成了逻辑清晰、适配性强的职业发展方案,最终在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生物医学工程大学生职业规划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目前,“生生不息,职引未来”行业导师项目已覆盖近五届学生900余人,精准帮扶五十余名困境学生顺利就业,助力学院近三年研究生平均就业率达95.04%。


锚定战略需求,持续赋能人才成长。未来,电子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将立足成电学科优势,依托“1+1+3²”人才培养体系,深化“认知-素养-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拓展与优质企业、医疗机构的合作广度与深度,不断丰富“行业导师课堂”“企业研学营”等活动形式。同时,紧扣四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对接国家生命健康领域发展需求,通过更扎实的举措、更开放的姿态,持续为学子提供精准化职业赋能,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为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区域产业升级与国家生命科学领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成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