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0 日,是一个充满爱的日子。今天一早,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来到魏牌上海交付中心,亲手将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魏牌全新高山的车钥匙交付给首批车主。
今天下午,魏牌宣布品牌焕新,一方面快速建立直营体系,到今年年底直营门店将突破 600 家。同时,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正式亮相,长城多款旗舰车型就将基于此平台打造。
这或许就是魏建军对 60 万魏牌用户的表白:「我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做一个真正懂用户的品牌。要真正面对用户的意见,把产品价值传递给用户。」
8 年前,长城成立高端品牌——魏牌,9 个月的时间销量破 10 万。然而此后的几年,销量起伏、口碑也有质疑。魏建军说:「在新能源、智能化的转型之中,我们有点跟不上节奏,走得不稳。」
也正因此,长城希望做出一些改变。如今,「为用户而改变」已经成为了长城价值观的底线。
作为在汽车行业摸爬滚打 35 年的行业老兵,魏建军如何带领魏牌「为用户而改变」?在今天下午的演讲中,我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01直营,掌握用户关系的必要一跃
近几年,不少消费者都感受到一个明显变化:买新能源车这件事,越来越像在和品牌自身打交道了。
从特斯拉开始,到理想、蔚来等品牌普遍采用直营销售体系。直营店不仅更有标准化感,也让品牌的承诺变得可追溯,让品牌拥有统一的服务流程、统一的价格体系、统一的品牌形象,更有助于赢得用户信任。
魏牌在此次焕新中,也把直营体系的建设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今天的品牌焕新选址在用户交付中心,就是一个清晰的转型信号。
但魏牌做的也不只是门店层面的直营,更大的一步,是在构建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内部协作方式。没有直营体系为基础,就没有和用户真正打交道的机会。
这背后,是魏牌正在成为长城体系内首个基于「数字化触点」架构推进渠道转型的品牌。不管是对接用户、达人、媒体还是广告,魏牌内部在用统一的触点中心逻辑响应,门店只是其中最前端的呈现。
魏牌 CEO 冯复之说,这⼀触点,其实不仅仅是在魏牌的销售上会引⼊「直营」的模式,还包括在与用户接触的每⼀个触点上,做好数字化的⼯作,从⽽才有⼏乎更快地完成产品、组织、乃⾄于整体⾯貌的 OTA。
这场转型始于 2023 年 10 月。冯复之回忆,当时魏建军坚定提出要推进 ToC 战略。「魏总坚定的说,魏牌要全面 ToC,并且不惜花重金。」
之后近三个月内,魏建军深度参与制定了魏牌的用户服务规划和品牌向上路径。冯复之说,魏牌用了 10 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全国门店数量从 0 至 430 家的突破,覆盖城市超过 110 个。今年预计将拓展到 600+ 家,覆盖超过 200 个城市,最终目标是破千家。这样的推进速度,背后不是单纯扩店,更是组织层的协同和系统支撑。
这次转型,意味着长城汽车全面 ToC 战略的开启。
更重要的是,直营体系让品牌与用户的关系,不再止于交车这一刻,而是延续到整个用车周期。
与此同时,魏牌并未全面转向直营,而是采取直营与经销商并行的「双渠道模式」。在冯复之看来,直营并不是为了「抢经销商的流量」,而是借助数字化手段触达原本传统网络无法覆盖的新用户群体,实现增量拓展。这种协同路径,既保留了已有渠道能力,也避免了品牌与渠道的正面冲突。
在具体执行层面,直营体系的效率优势开始显现。魏牌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有用户在完成线上下订后,仅用 9 小时就完成了从车辆下线到交付提车的全过程。这种「工厂到用户」的直连能力,建立在整车制造、仓储、物流、交付等系统打通的基础上,是体系化能力协同的结果。
另外,魏牌也在拓展直营体系的服务半径。例如通过建设覆盖西部核心线路的「服务保障线」,在沿线设立服务站和响应中心,提升在极端场景下的服务可达性。这一举措目前已覆盖 14 条热门自驾线路,成为直营体系在远程和复杂场景下的重要支撑。
冯复之介绍,魏牌在青藏线、川藏线、青甘环线上建立了 30 个护航驿站,每 200 公里一个救援点,最远的网点不超过 350 公里。「城区主干道我们承诺 2 小时内抵达,偏远地区不超过 6 小时,轮胎更换 40 分钟以内,换蓄电池不超过 2 小时。」
直营不是终点,而是让品牌重新掌握用户关系的起点。只有品牌真正能接住用户、听懂用户、回应用户,接下来关于产品、服务、技术的所有改变才有落地的可能。
02产品不拼参数,拼理解
「为用户而改变」在魏牌的产品层面,首先落实到了家庭用户最直接能感知到的车型上: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
相比过往更多围绕动力、参数的产品沟通,这次更新的逻辑更接近一个朴素的问题——家用车到底该解决什么?
魏牌从出行安全、使用成本、智能体验和乘坐舒适度等具体场景出发,对产品做了系统性的调整,尽其所能回应了用户的需求。
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这次蓝山焕新,颜色是从用户的留言里来的——暮夜黑、晨光白、薄暮青,对应的是一天的三个时刻。
此次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共推出三款配置,售价区间为 29.98 万元至 32.68 万元。
MAX 版本 29.98 万元,标配带有激光雷达的辅助驾驶,其中城市和高速 NOA 功能终身免费。标配了 Hi4 性能版四驱,标配 23 个影院级扬声器,标配智能冷暖双用冰箱。并且在标配基础上,再赠送 17.3 英寸的后排娱乐屏,赠送特殊外观颜色。
Ultra 版本 32.68 万元,在 MAX 车型的基础上,增加了 52.3 kWh 的超长续航电池包和仿麂皮包覆内饰。另外,还会赠送特殊外观颜色。
Ultra 黑武士版本同样是 32.68 万元,在 Ultra 车型基础上,搭配专属暮夜黑外观颜色、专属全黑内饰,标配 21 英寸多辐熏黑轮毂、配红色卡钳,同时部分车身套件黑化。
与此同时,为了感谢最早支持魏牌的老车主,魏建军在现场宣布:「今天老魏自掏腰包,为最早的、在 2017 年购买魏牌首款车型 VV7 的首任车主,在魏牌 8 周年之际置换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补贴 8 万元。」
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的更新,主要围绕三个方向展开:安全、混动性能、智能化体验。
首先是安全性。在魏牌的表达中,安全不只是碰撞试验成绩或硬件强度,而是覆盖从材料选择到电池结构再到家庭友好座舱的综合设计。冯复之介绍,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的车身采用了 81% 高强度钢,车顶能扛住 5.5 倍车重的压力,相当于一头成年大象站在车顶跳舞。
儿童优先绿色座舱是另一个重要更新,材料选择更加环保,同时在抗菌、防螨、车内空气质量控制方面做了进一步优化,材质大面积采用了抗菌涂层,抗菌率达到 99.9%;整车电磁辐射防护低于一部手机所产生的辐射量,强化了家庭友好定位。
关于儿童优先绿色座舱的研发,冯复之今天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们工程师老马的儿子有哮喘,他带队研发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的『儿童优先绿色座舱』时,偷偷加了一项测试:检测绒毛吸附的细菌是否超标。」
其次是 Hi4 性能版智能混动四驱系统,此次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全系标配 Hi4 四驱电混系统。
冯复之现场用视频展示了不同路段和时速下 Hi4 的表现,强调了 Hi4 在双电机四驱架构下的动态响应优势。
在城市拥堵路段,时速 60 公里以下,Hi4 依靠纯电驾驶;
在城市环路及高架桥路段,时速超过 60 公里,发动机提前介入直驱,相比增程模式,效率提高 5.85%,油耗降低 18%;
在高速路段,超过 88 公里时速时,发动机与电机共同发力,80 到 120 公里的后段加速时间 3.6 秒。
此外,这套动力系统支持 92 号汽油,进一步降低了家庭用车的日常使用成本。
第三是智能化方面的进化,体现在驾驶辅助与座舱体验两方面。
在辅助驾驶方面,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全系标配激光雷达、Orin-X 芯片,搭载最新一代 Coffee Pilot Ultra 辅助驾驶系统。
据冯复之介绍,Coffee Pilot Ultra 系统的目标不是「全自动」,而是「全安心」。这个系统的功能覆盖了高速、城市道路及泊车等多场景。
冯复之在介绍辅助驾驶系统时表示:「我们全场景 NOA,绝对是国内第一梯队。」他还提到,今年6 月,魏牌将向用户推送新版本的 OTA 系统升级。
在智能座舱方面,魏牌搭载的是 Coffee OS 3 智舱系统。冯复之表示,新一代智慧座舱,可以一句话生成壁纸、协同处理工作,真正做到车内生活、办公无缝衔接。
可以看到,魏牌的产品逻辑正从「配置驱动」走向「场景导向」。魏牌全新蓝山焕新款和魏牌全新高山的焕新集中在安全、能耗、智能化、空间舒适度等方面,覆盖了家庭用户日常使用中的关键环节。产品更新的出发点不再是强调技术本身,而是围绕用户在具体场景中的体验进行优化。这种变化意味着,魏牌正在从造出一辆合格的新能源车,转向造出更适合家庭的优秀的新能源车。
03技术平台的改变:下一代智能架构是安全感的技术底座
「真正有底气的改变,要体现在底层技术的改变。」在今天的品牌焕新演讲临近尾声的时候,魏建军抛出了这场「为用户而改变」行动中的彩蛋——长城汽车全新的「下一代全动力智能超级平台」。
按照魏建军的介绍,这个平台是专门为中大型以上的豪华车设计的,具备高度兼容性,它的轴距范围,从 2,950 毫米到 3,300 毫米,车长在 4.9 米到 5.4 米之间,可以适配轿车、SUV、MPV 等多种车型。
魏建军公布了这个超级平台的 7 个核心技术:
兼容 5 大动力形式的超级平台;
双 4s 级 2.0 T 超级混动系统;
800 V 混动架构;
大容量电池组(电混) 纯电续航 400+ km;
混动充电 6C 充电倍率,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km;
整车智能体;
VLA 智驾大模型;
这是一个支持五种动力形式的超级平台,插电混动、纯电、氢燃料、燃油、混动,五种动力全兼容。
谈到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全动力的超级平台时,魏建军说:「如果动力都是千篇一律的,那也非常没劲。放眼全球,用户对于动力的形势需求是各式各样的。即使只是国内用户,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的全新平台,不能只支持单一的动力形式,而应该尽可能满足全球用户的各种需求。」
「当行业还在争论哪种动力才是未来的时候,我们长城汽车可以说没有做选择,全都要。」
原本,要研发这些动力形式的车,传统技术需要做 3 个平台,油一个、混动一个、电一个,而长城是三合一,一套架构覆盖全球市场。
这种技术架构的灵活性,不只是对研发资源的整合和动力兼容,更是为未来产品迭代提供了持续输出的基础。
魏建军表示,在 800 V 混动架构的支持下,这个平台在行业普遍 200 公里以上纯电续航的情况下,达到了 400 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里程。
此外,新架构支持最大充电功率 470 kW,达到了 6C 倍率,速度翻了一倍,这让充电 5 分钟,续航超过 200 公里成了可能。魏建军说:「也就是说,充 5 分钟电,就能从这个现场开到杭州了!」
并且,新平台用的是 2.0 T 发动机,这让魏牌的混动系统,可以让中大型车也能拥有加速体验。魏建军分享了这个平台的加速数据:「有电的时候,我们的零百加速,只需要 4.4s,而在馈电状态下也只需要 4.7 s。」
全新的超级平台,采用了更开放的 SOA 化架构,能够实现智慧行驶、智慧空间、智慧生态的全面融合。魏建军介绍,「它把我们的汽车从 『移动工具』 变成了 『整车智能体』,这也是行业首发的 ASL 整车智能体。」
驾驶辅助方面,新平台将全面应用 VLA 大模型。魏建军说:「这个大模型,是目前能力最强、最接近人类,甚至有机会超过人类能力的一种模型。」他还表示,在这个平台架构下,魏牌将陆续推出多种旗舰车型。
这套平台并不是一项单独的技术成果,更像是魏牌过去几年在整车、电驱、智驾各条线能力整合后的集体落地。它支撑的是魏牌未来冲击高端旗舰产品的地基——无论是更大的车、更复杂的系统,还是用户对续航、智驾、性能同时提出的要求,都要从这里起步。
从行业角度看,这类平台级集成技术,往往是造车新势力早期难以补齐的短板。对于魏牌而言,这既是对其制造体系能力的验证,也是品牌试图摆脱堆料竞争、回到系统工程的尝试。
对用户而言,这种底层能力的变化,或许不会成为决定买车的第一理由。但它决定了一辆车能否长时间稳定工作、智能功能能否持续更新、平台能否承载未来需求。这些,不是短期内就能营销出来的东西,但却决定了品牌的长期可信度。
04写在最后
为用户而改变,是魏牌重建信任关系的起点。
在新能源进入深水区之后,过去靠参数、价格、堆料抢占心智的方式已经逐渐失效。用户开始意识到,一辆车的真正价值,在于它在日常陪伴中所能提供的稳定感和信赖感。
魏牌的这次品牌焕新,是一次主动选择难而正确路径的决策。
这种转型并不好走。直营体系的建设意味着重新搭建管理链条与服务流程,需要投入资源,也意味着管理难度的大幅提升;产品逻辑的改变代表着从研发源头开始听用户的,而不是只做参数优化;全新的智能平台,则要求品牌不仅造得出车,更要承受架构级的技术负担。这些调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见效工程,周期长,成本高,短期难被感知。
但魏牌依然选择了这条更慢的路。在新能源竞争进入下半场之后,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意识到:配置堆叠和价格竞争终有天花板,真正留住用户的,是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感、服务环节的确定性,以及功能更新时的持续性。
这场改变还未完成。但可以确定的是,魏牌已经不再只试图用一辆辆爆款车换取注意力,而是在努力构建一套可持续的品牌信任机制。
真正的信任不靠话术,只看谁愿意为之付出代价。
撰文:大勇
编辑:Ja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