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再次接受新浪财经CEO邓庆旭采访,在访谈中,魏建军就行业乱象再开炮。魏建军表示,看到国家的改变,我们感到高兴和欣慰,然而行业内有很多不遵守商业规则的竞争。
他举例称,这些年,有些产品都是从二十二三万降到十二三万,“什么样的工业产品能降10万还能保证质量,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2025年,传统豪华品牌与自主车企均陷入价格泥潭。以宝马5系为例,终端优惠最高达14万元,入门级车型起售价跌破35万元;奔驰GLC降幅超10万元,单月销量突破万辆;哈弗品牌全系推出“一口价”政策,最高优惠4万元。
然而,魏建军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降价幅度超过常规成本压缩空间,必然导致零部件采购标准降低、生产工艺简化,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现象。
他以长城汽车内部决策为例,曾因哈弗H6 Hi4混动版本成本增加3.5万元而拒绝降价销售,认为“利润让渡必须以技术投入为前提,而非牺牲质量换取市场份额”。这一观点与行业现状形成鲜明对比:部分车企为清库存、保现金流,将库存车以“骨折价”抛售,却对后续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闭口不谈。
魏建军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据第三方调研显示,2025年一季度汽车产业利润率仅3.9%,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价格战导致渠道生态承压,经销商退网、供应商维权事件频发,售后保障能力显著下滑。
以某豪华品牌为例,其降价10万元的车型虽在短期内提振销量,但用户反馈显示,三年后残值率较常规优惠车型低5-8个百分点,且因欧标充电接口不兼容、车机系统卡顿等问题,维修成本激增。更严峻的是,部分新势力品牌因资金链断裂倒闭后,车主面临“售后无门、烂尾车”困境,车辆保值率近乎归零。
魏建军的批判直指行业痛点:价格战虽能短暂刺激销量,却会透支品牌信任,破坏产业生态。他呼吁车企坚守“底线思维”,通过技术创新而非价格内卷争夺市场。例如,长城汽车在哈弗品牌销量承压时,选择推出搭载第二代Hi4混动技术的新车型,而非盲目降价。
“降价10万的车,消费者或许能买到‘面子’,但买不到‘里子’。”魏建军强调,“当质量危机爆发时,最终买单的仍是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