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绿色转型的新引擎。凭借丰富的清洁能源、磷矿资源以及政策创新的推动,贵州新能源产业规模已突破1200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的吉利汽车贵阳制造基地,繁忙的总装车间内,每两分钟就有一辆纯电动SUV吉利银河E5顺利完成组装,准备运往全国各地。这款车型已覆盖国内31个省份,超过270个城市,成为贵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明星产品。贵州正加速推进“电动贵州”建设,新能源汽车产量显著增长,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实现了30倍的飞跃。
贵州的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国每三辆电动汽车中,就有一辆使用了含有“贵州磷”元素的电池。依托“富矿精开”战略,贵州吸引了众多整车制造企业前来投资设厂,形成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贵州还积极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车桩比达到2.5:1,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贵州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位于长通威宁新能源产业园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仅用16秒就能生产一块光伏板。这条全省首条光伏组件生产线,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吸引了多家行业头部企业落户,共同打造集光伏组件、储能、逆变器、风机机组生产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园。
贵州还积极推动新能源应用场景的拓展。在遵义市播州区,和平(苟江)经济开发区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该项目预计年发电量可达370万度,将解决园区60%的用电量,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同时,位于播州区乐山镇、枫香镇交界处的枫乐风电场,也已成为贵州新能源产业的又一亮点。18台风电机组迎风而立,源源不断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预计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1.94亿千瓦时。
贵州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水能、风能、太阳能及页岩气资源优势,加快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目前,贵州已建成了黔西南、毕节、六盘水等5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发电基地,以及洪家渡、光照等一批水风光一体化项目。通过“风光水储”一体化开发,贵州不仅保障了电力稳定供应,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消纳。2024年,贵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2020年增长43%,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55%;新能源发电装机比2020年增长117%,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0%。
在能源绿色转型的道路上,贵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通过上游资源集约开发、下游市场精准对接,贵州新能源产业探索出了一条“资源+技术+应用”的立体化发展路径。未来,随着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贵州将继续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http://www.drd.com.cn/jushu/202505/66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