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次罕见公开的翻船 揭开朝鲜军事野心的代价
创始人
2025-05-28 22:42:06
0

5月21日清晨,朝鲜军政高层齐聚咸镜北道清津造船厂外,准备见证“崔贤”级5000吨级二号驱逐舰下水。

但就在驱逐舰开始侧滑的几十秒后,意外发生:舰尾转向架突然脱落,舰尾先摆入水中,舰首却仍卡在岸上,失去平衡的舰体侧翻在朝鲜东海岸上——这个画面仿佛象征着朝鲜军工现代化,正卡在政治野心与现实能力的错位之间。

站在不远处观礼台上的金正恩,亲眼目睹了全程。

朝鲜“崔贤”级二号驱逐舰下水前卫星照片

驱逐舰侧翻示意图

驱逐舰下水侧翻后,舰体被蓝色防水布覆盖

这场本应展示海军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典礼以失败告终,成了少有的金正恩出席,但官方没有公布任何影像资料的高规格活动。不过庆典原本的规模,想必和4月28日“崔贤”级一号舰成功入水时是类似的。

不到一个月内,朝鲜就有两艘驱逐舰的下水。细究起来,二号舰翻船并不是偶然。

制造“崔贤”级一号舰的南浦造船厂,是朝鲜军舰与潜艇的核心研制基地,无论硬件设备还是技术班底,都代表了朝鲜海军研发能力的天花板。

而承担二号舰建造任务的清津造船厂,虽然也是历史悠久的造船大厂,但以民用船舶为主业,长期致力于渔业和外贸船只的建造。甚至在过去近二十年,这里都没有下水过大型船只。建造一艘现代化的大型军舰,实质上已超出了它的能力边界。

4月25日,朝鲜南浦造船厂,金正恩和女儿金珠爱出席了新建驱逐舰的下水仪式

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指标,就是两座造船厂支持的下水方式。

大型舰艇下水主要有两种方式:船坞法和船台法。船坞法是通过将舰艇建在干船坞内,注水使其自然浮起后再牵引入海。这种方式安全可控,但船坞造价高昂,还需要相应硬件设施配套,并非所有造船厂都有条件支持。

而船台法则是在岸边设置滑轨,让舰体靠自身重力滑入水中,是更加经济的选择。船台法主要分为尾滑入水与侧滑入水:前者是舰尾对准水面倒退入水,是最常见的入水方式,操作难度比较小;后者则需舰体一侧先入水,依靠惯性和浮力将舰体扶正,这种方式对结构应力和平衡控制的要求更高,一般用于中小型船。

一号舰在南浦造船厂采用了船坞法下水,而清津造船厂只能支持侧滑入水。早在此次事故发生前,韩美情报机关就已掌握二号舰下水计划,并在评估中指出此次侧滑入水“极有可能失败”。

2018年,美国第10艘自由级濒海战斗舰“圣路易斯号”侧滑入水

有更成熟的南浦造船厂在前,清津造船厂为何仍被委以重任?背后是朝鲜发展海军武力的野心。

早在2021年1月,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就明确提出加强海军战斗力。最近两年,朝鲜试图集中力量创造奇迹,打造一支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力量。为了实现“下饺子”的目标,朝鲜多个造船厂必须同时开工造舰,清津造船厂不行也得上。

然而,打造大型军舰考验的是一个国家军事工业的综合实力,需要强大的工业体系与技术支撑。朝鲜长期受限于国际制裁与技术封锁,工业基础本就薄弱。韩美情报推测,朝鲜此次的快速推进,或许还得到了俄罗斯的技术援助。

据朝鲜官方宣传,“崔贤”级一号舰,5000吨级舰体配备74个垂直发射单元,由南浦造船厂在400天内建成下水。二号舰没有公布更多细节,但规格和建造周期上应与一号舰相近。如此激进的“军事大跃进”,翻船是偶然中的必然。

韩国前潜艇舰长、首尔汉阳大学客座教授文根植认为,朝鲜因急于让驱逐舰下水,牺牲了安全性。“朝鲜政权似乎迫于压力,需要展示其海军实力以及与俄罗斯的合作,进行了一次仓促且最终失败的下水。”

这次事故可能反映了朝鲜海军发展计划的内部压力。曾担任美国第七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情报主管的美国海军退役上校詹姆斯·法内尔称:“朝鲜海军首艘新型驱逐舰使用了船坞下水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什么第二艘驱逐舰要在咸北造船厂采用侧滑下水法?这可能反映出金正恩对朝鲜军方施加的压力,要求更快地壮大海军规模。”

4月25日,金正恩出席南浦造船厂驱逐舰下水仪式时发表讲话

军事分析网站“战区”(The War Zone)还指出,为了赶工期,这批军舰的建造可能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

报道指出,“崔贤”级一号舰下水进行武器试验,曾被怀疑没有安装全套的推进装置。也就是说,驱逐舰可能是被拖出港口进行测试的。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什么一号舰能在400天内建造完毕。二号舰的建造速度同样惊人,不排除建造过程中采取了类似的办法。

朝鲜几乎同时建造两艘如此规模的军舰,本身就已经是一件相当罕见的事。这意味着,他们在没有测试第一艘舰体的情况下,就直接开工建造第二艘,无疑增加了风险。

这一点也能表明,造舰计划是一个高度政治化、带有象征意义的项目。它可能更多是为了提升国家威望,而非打造一支可靠的水面作战舰队。

4月28日至29日,“崔贤”级一号舰进行了多项武器试射

值得注意的还有,朝鲜对此次事故公开的透明度也十分罕见。

以往朝鲜发射军事侦察卫星失败时,通常的做法是对外发布官方消息,但对内不做报道。韩国政府有关人士对此的解释是:“军事侦察卫星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无论成败都必须公开消息”。

但此次驱逐舰下水事故发生后,朝鲜《劳动新闻》隔天就头版刊登了这条新闻,朝鲜功勋播音员李春姬在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报了金正恩严厉批评事故的消息。

背后可能有几点原因:一来,掩盖难度大:下水仪式声势浩大,对内难以封锁消息,对外则有韩美军方密切观察。二来,传递政治信号:对内震慑军方、整顿军纪,对外彰显朝鲜强军的决心。

韩国潜艇研究所所长崔逸指出:“虽然舰只倾斜程度、舰体浸水情况等情况无从知晓,但如果浸了水则需要大修”,“此次清津造船厂下水仪式想必准备了规模超过崔贤号的庆祝活动,活动动员了数千人参与,因此对掩盖事故感到负担。”

另外,即使朝鲜不公开事故,韩美军方等也可通过卫星等情报手段掌控朝鲜动向。朝鲜或许判断,既然消息有很大可能被国际社会知晓,不如自己先公开,再展现迅速收尾的姿态更为有利。

韩国庆南大学极东问题研究所林乙出教授指出,朝鲜罕见公开大型事故,“似乎是为了凸显金正恩强化国防力量的坚定意志,同时向国内外传递不会容忍失败的强烈信号。”

5月26日卫星照片显示,驱逐舰仍在侧躺在岸边,附近可以看到装有起重机的驳船

朝鲜官方称,舰体受损情况没有最早公布的那么严重,修复工作需要十余天,可在6月的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之前完成,符合金正恩的要求。

但外界也有专家提出质疑。韩国国防卫网络专家李一宇指出,军舰船尾的发动机舱可能进水,右舷也有破洞。他认为,朝鲜或许会将舰体扶正、简单粉刷后宣布“完成修复”,但由于更换发动机需要切割船体,修复过程可能需要一年多时间。

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一周,这艘驱逐舰依然侧躺在朝鲜东海岸,舰体被大面积蒙上蓝色防水布,似乎是在掩盖着什么。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新能源轻卡行业变革:从续航竞赛... 近期,新能源轻卡市场迎来了多款新品的密集发布,这不仅仅是产品层面的竞争,更预示着行业正围绕物流场景展...
加油有陷阱,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 在日常驾驶生活中,许多车主在加油这一环节上往往掉以轻心,忽视了其中隐藏的种种细节,结果却因此蒙受了不...
雅马哈LMW125 Trici... 雅马哈近日正式推出了全新的LMW125 Tricity三轮摩托车,这款车型以其创新技术和独特设计,旨...
宇通客车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宇通客车(600066)新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蔚来换电联盟再添猛将,与极氪正... 蔚来汽车(09866.HK)充换电网络又迎来一家重量级合作商。5月29日, 蔚来与极氪相继官宣达成充...
瑞斯莱福轮胎非洲热销,突尼斯再... 重庆瑞斯莱福轮胎有限公司(瑞斯莱福)近期在非洲市场的布局取得了显著进展,该公司宣布已成功获得突尼斯客...
问界M8飞坡测试视频风波:颜宇... 近期,网络上关于车评人颜宇鹏发布的一条涉及问界M8车型的视频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随后该视频被迅速撤下,...
【交通安全】这些道路交通安全知... 01 农用车辆不得载人 农用车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时,由于缺乏防护措施,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
蔚来极氪携手,充电网络大升级,... 近日,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迎来了又一重大合作动态。极氪能源与蔚来能源正式宣布达成充电网络的互联互通协议...
注资超2亿!又一新能源公司成立 5月28日, 华润新能源(保定)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强,注册资本20325万人民币,由华润电...
沃尔沃全新S90上市,限时直降... 沃尔沃汽车近日推出了全新S90车型,这款中期改款车型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关注。据悉,为了回馈消费者,该...
新款沃尔沃S90震撼上市,30... 一款全新车型近日吸引了众多汽车爱好者的目光,其独特的设计语言和先进的技术配置成为了讨论的焦点。 在...
捷途山海T1上市,混动方盒子越... 在宁夏中卫的沙坡头,一场别开生面的“捷途方盒子大会”迎来了2025款捷途山海T1的正式亮相与市场投放...
理想汽车欲进军轿车市场,或将挑... 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理想汽车,近期被曝出即将涉足家庭轿车市场的消息,这一举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
汽车博主颜宇鹏问界M8飞坡测试... 近日,车评人@YYP颜宇鹏的一条关于问界M8车型飞坡测试的视频引发热议,并随后被全网删除。 视频中,...
中国冠军,世界舞台:比亚迪成为... 近日,比亚迪成为CCTV科技强国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显然相比只是在CCTV上做广告,宣传个CC...
捷途自由者与哈弗猛龙燃油版全面...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硬派 SUV 凭借其独特的风格和出色的性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捷途自由者和...
日产N7交付首周超越小鹏P7+... 编辑导语:从艾睿雅到N7,三年时间里,日产在新能源领域完成了一次漂亮的转型和蜕变。 一个月前,东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