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上,除了汽车之外,小米还发行了一款AI眼镜。这款眼镜售1999元。众所周知,智能眼镜的市场现在是不愠不火的。尽管科技巨头们纷纷布局,推出了不少产品,但始终未能在大众消费市场掀起波澜。高昂的价格、有限的功能、糟糕的续航以及佩戴的不舒适感,都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如今,随着AI技术的飞速发展,AI眼镜是否可以有新的突破?小米AI眼镜能否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从外观设计来看,它采用了经典的威灵顿式D型方框设计,12度外翻转轴巧妙地解决了传统智能眼镜夹头的痛点。裸框重量为40克,搭配黑、玳瑁棕、鹦鹉绿三色半透明镜架,不仅适配亚洲人脸型,还颇具时尚配饰的属性。
据悉,对于近视用户,小米提供了贴心的配镜服务,在一些线下眼镜门店可进行专业验光,线上可通过“小米有品”定制明月光学镜片,还有特别定制的徕卡配镜服务,支持场景化选型。同时,引入了电致变色技术,可调节遮光度。搭载了高通AR1芯片,续航达8.6小时,通话续航7小时,支持typeC边用边充。
在影像拍摄方面,内置一颗1200万像素的索尼IMX681镜头,支持2K视频拍摄与EIS防抖,可以用语音唤醒,也能通过镜腿处的拍照键操作。可以用第一人称视角拍摄,同时,配合四麦克风阵列、骨传导麦克风振动拾音与抗风噪导管设计,能捕捉到清晰而立体的声音。
在音频配置上,小米AI眼镜采用立体声双单元,搭配逆声场防漏技术与五麦克风系统,在保证音质清晰的同时,极大地保护了音频隐私。此外,可以实现AI识物,无论是面对电子产品、植物还是汽车等物体,都能迅速识别出具体种类。此外,还能对食物的热量进行精准评估,用户只需拍摄食物照片,AI能分析并估算出食物的热量,还能将热量数据保存至眼镜APP中,方便用户进行饮食追踪和管理,眼镜APP还会分析当日摄入的蛋白质、碳水及脂肪等营养物质占比。
在应用中,还有翻译功能,支持中文与英语、法语、日语、韩语、意大利语、德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印尼语、俄语等10种语言的互译。在办公场景中,智能会议纪要功能可以实现录音转写。还可以借此操控各类智能设备,
不过,小米智能眼镜也有一些短板。比如镜腿较厚,采用的方形截面设计虽然保证了内部空间,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异物感和“夹头”感,USB - C直插的充电方式,不仅影响佩戴舒适度,裸露的接口还可能影响充电接口寿命,充电时不太方便。说白了大量的应用都在眼镜框上,至于在镜片方面是没有什么涉猎的,比如近视和老花的切换,尤其是智能化应用切换这种真正的用户刚需方面,才是用户的痛点,如果能够解决这类的问题,才是善莫大焉,也才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