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市涨价!特斯拉在传递不一样的信号
创始人
2025-07-01 20:20:20
0

就在小米YU7上市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的当口,当所有人预期特斯拉将加入价格战时,它却反其道而行之。

此时小米SU7的订单狂潮尚未退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特斯拉如何应对挑战。然而,马斯克的选择出人意料——逆流涨价。

官方宣称的升级点清晰明了:Model3长续航版续航提升40km(CLTC713km→753km),零百加速缩短0.6秒(4.4s→3.8s);ModelY长续航版续航提升31km(719km→750km)。

但细看技术细节,这并非简单的硬件升级。

特斯拉此次续航提升,核心在于对电池管理系统算法的深度优化,以及整车能量利用效率的微调(如热管理策略、动能回收逻辑)。电池包的物理形态、电芯供应商、总可用电量(kWh)并未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CLTC工况下的几十公里提升,在用户日常实际驾驶中,感知差异可能远小于数字本身。

而Model30.6秒的飞跃,并非源于更强大的电机或减速器,而是直接标配了此前价值数千元的“加速提升包”软件功能。

简而言之,特斯拉把一项曾经需要额外付费的软件开关,直接焊死在了新价格体系下的Model3长续航版里。硬件成本几乎为零。用户感知价值立竿见影!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特斯拉超前的电子电气架构,不同于传统车企,特斯拉的车辆如同一个高度集成的“移动计算机”。其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如Model3/Y的CCM中央计算模块)拥有强大的算力冗余和统一的软件接口。

这意味着,只要底层硬件在设计之初预留了足够的物理性能空间,后续通过OTA升级就能不断解锁新的性能边界或功能体验。

马斯克早已直言不讳:特斯拉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一家软件和服务公司。车辆本身是载体,是连接用户的终端。

选择在小米SU7气势如虹、行业价格战白热化的节点涨价,特斯拉绝非莽撞行事。

在国产新势力配置堆到天花板、价格杀到地板的环境下,特斯拉不想被拖入性价比泥潭。这1万元的溢价,是向市场抛出的一次试探。

测试自身品牌护城河的深度,也是在试探市场对“技术溢价”的接受底线。即便遇冷也留有快速调整的余地。

翻开特斯拉财报,寒意扑面。净利润暴跌,欧洲市场销量近乎腰斩,中国区库存压力显著。连续多轮降价虽保住了销量基本盘,却严重侵蚀了毛利率。此次对高利润车型的涨价,是其在销量规模与盈利能力之间寻求再平衡的关键一步。

数据显示,5月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6.17万辆,ModelY占2.48万辆。在销量未崩塌的前提下寻求价值回归,这种策略调整比单纯降价更需要勇气。

更深层次看,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特斯拉当前市值的绝大部分锚定在其软件和服务业务的未来潜力上,而非传统汽车制造的硬件利润。特斯拉试图证明:电动汽车的价值,可以脱离硬件堆料的线性竞争,转向软件生态和持续服务能力的非线性增长。

如果成功,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估值方式,也为深陷价格内卷的同行们展示一条可能的破局路径。前提是,它们也能建立起类似的软件和生态能力。

或许这才是特斯拉疯狂的野心与深远的图谋。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全新马自达CX-5官方预告发布... 马自达刚刚发布了第三代 CX-5 的首批官方预告图,并确认新车将于 7 月 10 日欧洲中部时间上午...
原创 为... 过去几年,聊起新能源车,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插混/增程更稳妥。” 因为充电桩不普及,续航焦虑又真...
奔驰VS路虎:百万车主大数据揭... 最新发布的《2023中国豪华车消费白皮书》显示,奔驰全年销量突破76.8万辆,路虎揽胜系列同比增长2...
原创 上... 上汽最近挺能“整活”,先是和华为联合成立了尚界汽车,从此鸿蒙智行旗下又多了一界,后是新能源品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