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修车,走遍天下都不怕。"
三十年前,我背着铺盖卷走进汽修学校时,老师傅的这句话让我热血沸腾。
如今,我的修车铺开了整整二十年,却越来越看不懂这个行业了。
记得刚入行时,化油器还是主流。师傅手把手教我调试混合比,那精密的机械结构让我着迷。
但没过几年,电喷系统全面普及,我们这些化油器专家,突然就成了过时的代名词。
2008年我咬牙花了三个月工资参加电喷系统培训。结业那天,培训老师信誓旦旦地说:掌握这个技术,至少能吃十年。
结果第八年,新能源车就开始满大街跑了。
我丢!
去年我大徒弟给我看新能源维修培训的广告,你看师傅,现在学这个才赚钱!
我仔细看了看课程内容:高压电安全、电池管理系统、智能驾驶辅助,小字写着有死贵的培训费。
更让我犹豫的是,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厂家手里。我听一4S店的维修工说,他们修车时要先连厂家的云端系统,每一步操作都要等远程授权。这哪是修车?啥都掌握在人家企业手里。
我想起我们那个年代,师傅教徒弟都是倾囊相授。现在呢?去年有个年轻人来当学徒,干了三个月就辞职了。后来才知道,这小子是来偷学技术的。
好么,省培训费了不是?
更讽刺的是,现在很多4S店招学徒,第一件事就是签竞业协议。你想学真本事,先保证五年内不跳槽。技术变成了筹码,师徒情分早就没了。
每天早晨,我还是雷打不动地开门营业。补胎、换机油、做四轮定位。
别小瞧低端工作,这工作养活了我和家人二十年。但我有个同行,之前也是修燃油车的,去年转型做新能源维修,现在天天为厂家更新的诊断协议发愁。
有个老主顾说:张师傅,我就信你这双手。那些电脑检测出来的故障码,哪有你听发动机声音来得准?这话让我鼻子一酸。
儿子总说我顽固不化。可他知道吗?上个月有个客户开来一辆老爷车,全城的4S店都修不了,最后还是在我这搞定的。
时代在变,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就像补胎,从马车时代到电动车时代,这个最基础的需求一直都在。只不过,现在愿意弯腰干这行的人,越来越少了。
夜深人静时,我常看着墙上的老式工具发呆。它们沉默地挂在墙上,就像我们这个日渐老去的传统修车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