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两年时间里,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说相当迅猛,尤其是插混和增程车型,凭借可油可电、没有续航焦虑的特点,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尤其是中高端市场,增程式电动车更是大杀四方,理想、问界等品牌相继被“培育”成功。可以说,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能够超过50%,插混、增程车型的快速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国内插混和增程车型的发展过程中,也向用户传递了一些相对误导的信息。比如从去年至今,很多插混和增程厂商都在比“亏电油耗”,好像一辆插混和增程车型的亏电油耗越低,作为一辆可油可电的车型,就越完整一样,也好像补足了最后一块短板一样。其实站在理性的角度来说,好像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我们试驾过非常多的插混和增程车型,少说也有几十款了,我们团队内部,也有一辆插混和2辆增程车型,所以大家在长期驾驶这些车型的过程中,对很多东西还是有点感触的。
实际上,很多插混和增程车主将自己的新车开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充满电、加满油,准备开始自己可油可电的新能源汽车生活。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很多小伙伴就把插混和增程开成了纯电车,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油价动不动七八块,绝大多数地方,就算第三方快充,纯电行驶一公里的费用也就不到2毛钱,费用差距太大了。而且纯电行驶状态下,车辆更加安静、震动更小、加速更加线性,相对于很多插混和增程发动机启动,犹如拖拉机的“动静”,纯电的优势实在太多了。
而且很多小伙伴的绝大多数行驶场景,就是短距离的通勤,所以很多时候就是纯电行驶,那么所谓的亏电油耗,本质上意义就是不大的。这也是为什么理想、问界那些5米级别的增程车,售价超30万,亏电油耗动不动就是10L左右,但是销量还非常好的原因,那就是当大多数的使用场景还短途通勤的时候,亏电油耗是没有意义的。
而我们认为插混和增程车型的潜在车主,更应该看重的是车辆纯电行驶里程,以及车辆的电池大小和能耗高低。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我们充满一次电,短距离通勤能跑多少的问题,因为很多插混和增程车型的充电功率都比较低,而且很多小伙伴也不具备安装家充桩的条件。所以相对更大的电池,更长的续航里程,能够保证车主充一次电,可以跑更长的距离,减少充电频次,这一点对使用体验的影响很大。
所以,在开了很多插混和增程之后,我们现在认为,可能过去几年时间里,很多厂商在宣传或者技术路径方面,还是走了一些弯路,它们强调亏电油耗,本质上还是站在燃油车主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当然能够降低油耗肯定不是一件坏事,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是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车辆能够搭载更大的动力电池,降低电耗,获得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这一点更重要,毕竟插混和增程算是过渡技术,最终还是要转向纯电的,那么在插混和增程车型,更长的纯电续航里程,就是更加倾向于纯电车。
因此,小伙伴在购买插混和增程的时候,尤其是长途开得不多,诗和远方还在想象中的小伙伴,我们认为看纯电续航里程要比看亏电油耗更有意义,尤其是两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如果一款车纯电续航里程很长,亏电油耗还低,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