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都知道,现在新能源车那是越来越火,马路上绿牌车随处可见。好多人冲着省钱、环保、科技感这些优点,都纷纷加入了新能源车主的大军。可一到节假日跑高速,这新能源车的一些问题,就给车主们带来了不少糟心事。
先来说说续航这事儿啊。平常在市区里开,新能源车那续航看着还挺靠谱,标称多少,实际跑起来差得也不算太多。可一旦上了高速,情况就不一样喽。尤其是碰上堵车,那电量掉得,就跟坐滑梯似的。您想啊,车堵着动不了,可车里的人得舒服吧,空调得开着吧,音乐也得听着吧,这些可都是耗电大户。就说这空调,夏天制冷、冬天制热,一个小时就得 “吃” 掉好几度电。再加上车辆频繁地启停,每次启动电机都得使把劲,这能耗比正常匀速行驶的时候,能高出 60% 以上呢。
有位深圳的李先生,开着官方标称续航 700 公里的车,在广深高速堵了 8 个小时。出发的时候电量还有 87% 呢,结果到最后,电量只剩 9% 了,实际才跑了 112 公里。这么一算,续航也就 143 公里,这和官方数据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水分” 大得让人咋舌。所以说,一到高速堵车,续航焦虑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新能源车主的心头,让他们时刻盯着电量表,心里七上八下的。
再讲讲这充电桩的问题。现在全国充电桩总数看着挺多,有 1400 多万个呢。可真到了高速服务区这个关键地方,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平均下来,一个服务区才 6.8 个充电桩,这点数量,面对节假日汹涌的车流,那真的是杯水车薪。而且,这里面还有 17.3% 的桩可能是有故障的,根本没法用,真正能用的快充桩,也就占 63.7%。
端午假期的时候,高速充电桩平均排队时间 47 分钟,要是赶上热门路线,等上 2 个小时那都是家常便饭。有车主吐槽说:“3 个小时才开了 100 公里,充电又等了 2 个小时,这比堵在路上还让人着急上火。” 不仅如此,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也特别明显。东部发达地区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能超过 98%,基本不用担心没桩可用。但中西部地区呢,连 80% 都不到,有时候找个能充电的服务区,真得靠运气。好多车主电量耗尽时,根本撑不到下一个服务区,只能无奈叫拖车。今年端午期间,电动车高速救援业务量暴涨了 87.3%,这数据,真的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还有使用成本这一块儿,平常开电车,每公里电费确实比油车省大概 35%,这是新能源车的一大优势。可一遇上大堵车,这 “省钱滤镜” 就碎了一地。堵车时,电车每小时得多耗大约 2.5 度电,现在快充桩电价可不便宜,按 1.8 元 / 度算,每小时就得多花 4.5 元。再看看油车,怠速每小时大概耗 0.5 升油,按现在油价算大概 3.6 元,这么一对比,堵车时两者的能耗成本差距没那么大了。
而且,电车还有两大 “隐藏成本” 更让人头疼。一是时间成本,快充从 10% 充到 80%,理想状态也得 40 分钟,再加上平均排队 47 分钟甚至更长,充一次电,小半天就没了。二是救援成本,电车在高速上 “趴窝” 叫救援,平均费用高达 1250 元,比油车救援贵出 32%。有车主算了笔账,端午这次堵车,光救援费加上耽误的时间,把半年省下来的电费全赔进去了,还倒贴。这使用成本,一到高速堵车的特殊情况,就变得不那么美丽了。
车企们其实也没闲着,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特斯拉靠着业界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努力降低堵车时的能耗。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温度控制更好,电量损耗相对少些。蔚来大力推广换电模式,几分钟就能满血复活,可假期高峰期,换电站也得排大队。理想的增程式电动车在这时候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堵车时发动机能发电,续航焦虑大大降低,这也是人家今年一季度销量能猛涨 67.3%,比纯电车型快一倍的原因之一。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如果经常跑长途,或者家、单位附近充电不方便,现阶段纯电车可能真不是最佳选择,增程或混动或许更靠谱。跑高速的时候,电量低于 30% 就得开始留意充电桩了,提前规划好路线,查好服务区充电桩情况。预估行程时,把堵车可能额外消耗的电量也算进去,小心驶得万年船嘛。
端午这场大堵车,就像给新能源车行业来了一次突然 “考试”,把续航焦虑、充电设施短板、特定场景下的成本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不过呢,行业也在积极行动,国家计划到 2026 年底,实现高速服务区充电桩 100% 全覆盖,而且每个服务区至少配备 12 个桩,其中 80% 以上是快充桩。咱就盼着这一天早点到来,让新能源车主们以后跑高速,能像油车车主一样淡定、从容。
最后,感谢大家观看我的文章,要是觉得有用,麻烦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祝您往后的日子财源滚滚,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