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汽车工业的历史,电动车其实比燃油车出现得更早。
1834年,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就造出了第一台电动马车,而卡尔·本茨的燃油车直到1886年才问世。
可100多年过去,电动车始终没能真正取代燃油车,直到最近几年才稍有起色。这背后的原因,值得细细琢磨。
早期的电动车其实挺受欢迎,尤其是在城市里。它们安静,干净,操作简单,不需要手摇启动,深受女性车主青睐。
1912年,美国电动车的销量甚至一度超过燃油车。但好景不长,随着燃油车技术的快速进步,电动车的短板逐渐暴露。
续航短,充电慢,电池贵,这三大难题困扰了电动车100多年。20世纪初的电动车,充一次电只能跑几十公里,而燃油车加满一箱油能跑几百公里。
那时候的电池技术还很原始,铅酸电池又重又占地方,能量密度低得可怜。充电就更别提了,快充技术根本不存在,充个电得等大半天。
相比之下,燃油车的优势太明显了。内燃机技术突飞猛进,加油站遍地开花,油价又便宜。福特T型车的量产更是让燃油车价格暴跌,普通家庭也买得起。
而电动车则因为成本高,逐渐沦为富人的玩具,或者特定场景的专用车,比如高尔夫球车、叉车。
20世纪中后期,电动车几乎被遗忘。石油公司、汽车巨头都在全力发展燃油车,没人愿意在电动车上投入太多资源。即便偶尔有车企尝试推出电动车,也大多是应付环保政策的应景之作,续航和性能根本不够看。
直到21世纪,锂电池技术取得突破,电动车的命运才开始扭转。特斯拉的出现,让电动车重新回到主流视野。
但即便如此,燃油车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加油站遍布全球,加油只要几分钟,而充电桩数量有限,充电时间动辄半小时以上。更别提寒冷天气对电池的影响,以及二手车残值暴跌的问题。
如今,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电动车似乎终于迎来了翻身的机会。但燃油车百年来建立的体系,哪是那么容易撼动的?加油站、维修网络、供应链,甚至驾驶习惯,都是燃油车的护城河。电动车要想真正取代燃油车,恐怕还得再过几十年。
看着满大街的燃油车,再想想那辆1834年的电动马车,不禁感慨,技术革新的路,从来都不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