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凤刚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详细阐述了消费级芯片与车规级芯片的区别。
这番言论被业界解读为对小米汽车采用高通骁龙8Gen3消费级芯片的隐晦批评。
李凤刚强调,车规级芯片必须通过AEC-Q、ISO和IATF等国际认证,其工作温度范围需达到零下40度至150度,远高于消费级芯片0-70度的标准。
他特别指出:"汽车不是消费电子,一旦发生问题,结果往往是致命的。"
这番表态恰逢小米汽车陷入"本末倒置"争议。
小米YU7发布会上,雷军大谈车规级纸巾盒等细节设计,却对采用消费级芯片的核心问题轻描淡写。该车搭载的高通骁龙8Gen3芯片工作温度上限仅为70度,而其宣称的"车规级纸巾盒"却可耐90度高温。
业内人士指出,车规级芯片需满足三大核心要求:极端环境适应性、10年以上使用寿命、低于百万分之一的故障率。
相比之下,消费级芯片允许的缺陷率高达500PPM(百万分之五百),且设计寿命仅3-5年。
"在奥迪的造车理念中,车绝不是快消品。"李凤刚的这番表态,被视作对新兴造车势力"重营销轻技术"倾向的明确回应。随着智能汽车竞争进入深水区,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标准之争正成为行业分水岭。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发布会上对三电技术、智能驾驶等核心竞争力的阐述相对薄弱,反而在纸巾盒、防晒玻璃等外围设计上投入大量篇幅。这种"本末倒置"的产品策略,已引发消费者对其技术实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