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阵容暂时能守盘,如果盘都守不住,那必须要出新。这是特斯拉目前面临的局面。
特斯拉在全球各个市场的表现开始摇摆
曾几何时,特斯拉是欧美各个主要市场的销量担当,销量表现犹如定海神针一样稳定。在欧洲市场,随着这几年汽车行业的发展,欧洲的整体汽车销售有所增长,而电动车的销量也在攀升。但是近期,特斯拉的美国和欧洲市场份额均略有下滑。
在美国市场,特斯拉第二季度比起去年同期下滑了 9%,而老牌车企福特倒是在第二季度稍微多卖了一些电动车。虽然特斯拉依然在头名,但你要想下,连老迈的福特都能通过推出新的电动车型号来争夺市场,特斯拉是不是有点太不思进取了?
在欧洲一些国家,其它品牌的电动车型并非一直都没有变化,他们也在努力争夺市场。举三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在法国市场,本土的老牌车企标致和雷诺推出了多款电动车产品,这些产品的迭代周期都比较快,而且设计感也不错,对特斯拉的销量形成了压制。
另外一个比较典型的市场是意大利,特斯拉在这个市场也遭遇阻力,因为意大利也是老牌的汽车制造国,也有一些国民级的产品,但他们也很努力啊,都在推新的车型抢夺电动车市场用户。而在瑞典这个市场,大众的ID.7和沃尔沃的XC40 依然把持着前面两个位置,特斯拉暂时在第三名徘徊,而前两者车型的推出时间也比较晚,都是在迭代中进化的产品。
另外,在欧洲市场,中国造车势力在这几年也开始渗透。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销量达同比获得加大的增长,市场份额攀升到了 4.8%。究其原因,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也是积极进取,除了车型众多,插混技术的车也在对特斯拉形成拉扯,新车型也在不断推出。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遭遇各路新车围堵
反观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中国市场,特斯拉的份额似乎也开始展现出疲态。江湖一直有个段子,说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各大门派围攻光明顶上的特斯拉。虽然特斯拉依然在高位,但是这个段子上的高手车型列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更新一次。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在26.34万辆,较上年同期27.83万辆同比下降约5.4%。而整个中国市场的新能源车还在源源不断的卖出,这点说明特斯拉的车型吸引力开始下滑。
如果说铁打的特斯拉,流水的竞争车型这句话形容的是过往的境况,那么今年新的对手就是小米YU7 的出现。YU7 的定位就是精准锁定Model Y,而后者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出货支柱。
小米YU7 发布之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辆,1小时后,飙升至28.9万,这个数字表现无论是行业内还是消费者,都会为之一震。如果算产能满负荷的情况,每个月的交付量就非常可观。再加上小米SU7 也在对Model 3 形成牵制,如果小米整个产能爬上来,对于特斯拉的份额分化影响是肯定有的。
中国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在 25-30 万左右的价位,如果说在以前,产品线还比较单一,那么今年就非常白热化。你甚至可以看到很多超大型的车型出来,甚至一些 9 字头的大空间车型把价格放到了 30 万以内的售价。比如刚刚发布的乐道L90。另外,随着这几年增程车的技术成熟,消费者教育工作也到位了,增程车型也在市场上获得了不少订单。
特斯拉靠既有车型守住份额压力巨大
特斯拉现在主力出货的两款车,Model Y 和Model 3,分别发布超过 6 年和 9 年时间。中间虽然做了一些改动升级,但是相对于新能源车市场日新月异的今天,显得有点不积极。
无论是外观和内饰,特斯拉一直走的是极简风,有调侃说它是乞丐版本也是和当下不断进化的对手车型相比得出的感知。
此外,特斯拉的价格段在这几年当中受到不断的冲击,不少车型要么以相等的价格,,越级的配置对标,要么以高端的定位,平实的价格厮杀。再加上特斯拉的定价和促销以及金融方案调整日趋频繁,向中国新势力的营销力度看齐,也侧面反映出特斯拉的压力。
那么回到开头那句话,想要守住江山,就需要新的动力来推进。实际上在这之前,关于一款廉价的Model 2 的传言一直都有,但后来没有了下文。对于特斯拉来说,做出这样的车型是会走量,但是对于品牌及各个维度的影响,也要考虑在内,价格太便宜以后就不好做高端。
现在,重要的特斯拉动作来了。一个是特斯拉工厂曝光了一款介于Model 3 和Model Y之间身材的车型,风格看过去更加偏向Model Y。有消息说这会是款Model Y 的简配版本,成本会有所降低。
那么从价位段来说,如果能够把消费者的购买门槛压缩,弥补一些Model 3 和Model Y 的空档,就会对特斯拉现有的出货阵容形成补充。对于去门店的用户,也大体上可以实现不会轻易跳单的选择,因为配置阵容会齐一点。
另外一个消息是特斯拉将新出 6 座版本的 Model Y,之前已经为Model Y提供过7座配置,但 7 个位置空间难免略紧张一点。 6 座版本采用2+2+2的座椅布局,轴距拉长 15 厘米,长度增加 18 厘米,在中国市场应该也会受到一些家庭青睐。但这里有个价格定位上的困难,就是在中国市场如果摸高到 40 万以上,可能很多用户会把它和国产的大块头“9 系列”做对比,这又会是个艰难的取舍问题。定位上,这可能是个介于Model Y 和Model X 的车型,但最终还要看官方的市场营销会如何操作。
此外,在中国市场要继续转守为攻,特斯拉还准备了一款“Model 3+”。据工信部的信息,该车型产品型号为TSL7000BEVBR1,储能装置种类为三元锂离子电池。这款车加进来之后,现有阵容会得到补强。
在轿跑车型上,特斯拉也布局了一款2026 款 Model S Plaid 版。高端轿跑车市场还是有一定的用户的,小米证明了这一点。这款车的谍照也已经出来了,虽然不是特斯拉的走量车型,但参考过往慢吞吞的特斯拉动作来说,已经算是新鲜血液了。
总结:
特斯拉在今年二季度财报为近6年来最差的业绩表现,在现有阵容上耕耘只能是防守,所以必须做出一些新的动作来保住份额。
新的车型可以丰富现有产品线的配置,对于整个品牌的声量和拉力也是有帮助的。你必须正视市场上其它对手和品牌的进步,也必须倾听来自消费者的声音。
对手从上和下进行夹击,没有应变份额肯定会失守,如果各个对手的新车型产能跟上,竞争力就会被蚕食,这是特斯拉不紧不慢节奏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正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加快走,就会掉队,这不是特斯拉面临的问题,整个新能源车市场都明白这个道理。
下一篇:2025油漆膜厚仪十大品牌及厂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