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越来越便宜了,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创始人
2025-07-21 01:01:28
0

最近汽车行业非常热闹。有小米YU7爆单,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有车企蠢蠢欲动,“截胡”YU7订单,提出转购补偿;也有车企打断持续多年的涨价潮,突然涨价。

这一系列的声音,像是在呼应此前的反“内卷式”竞争。有人说,价格战2.0已经悄然打响了。

今天,我们再说说价格战。

汽车行业本就是价格战的角斗场

我们先来聊聊,打价格战正常吗?

早在一百多年前,汽车业就打响了价格战。

20世纪初,美国汽车基本都由手工制成,价格昂贵。为了降本增效,福特引入了流水线作业,带来了规模生产的一次革命。这款汽车的价格也从1908年的825美元降至1925年的260美元。

图注:1931年左右的福特工厂装配线

福特以低价迅速占领市场,一场价格战轰然打响。带来的影响是,大量汽车厂商破产,小汽车开进了千家万户。

汽车越来越便宜了,难道不是好事儿吗?

继续,再看今天的电车和燃油车,何尝不是一种价格战?

汽车行业电动化不可逆。一边,动力电池技术不断迭代,制造成本持续降低;另一边,智能科技让电动汽车驾乘体验无可替代。

更不用说用电成本低、补贴优惠力度大。

能以更低的购买和使用成本,享受更好的驾驶体验,是消费者转向的原因。

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在新技术、新能源冲击下,燃油车的市场在快速崩塌。5月,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了52.9%,超过了燃油车。

大象转身不易。合资企业长期依赖传统燃油车,部分企业不得不减少生产线,或撤出中国市场。

留下的企业,也在拼命降价。有些豪华品牌燃油车的价格,直接打了5折。

转折点是什么?技术,让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

所以电动化智能化必然是一条坚定的路径。

在新的赛道上,人人都想分一杯羹。合资品牌、自主品牌,以及互联网背景的汽车品牌,都在疯狂内卷。

从2023年开始,先是特斯拉降价2万至4.8万、接着比亚迪大幅降价、小米SU7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

但是,不同的“卷”有不同的卷法。

我们用比亚迪来举个例子。比亚迪从很早就开始持续降价。秦增加了配置,价格却下滑到了10万以下。很多人质疑,几万元的汽车,还要配置智能驾驶系统,这怎么赚钱?

我们来看比亚迪2024年财报,其净利润达到了402.5亿元,汽车毛利率达到21.02%,同比增长0.63个百分点,一辆车可以赚9000左右。

当然,比亚迪的电池和零配件可以自产自用,这就是其成本优势

由此来看,比亚迪虽然压低了销售价格,但是并没有通过亏本来抢占市场份额,而是减少成本,并带来了规模效益

潮水退去,就会看见谁在裸泳

很多车企就没那么容易了。

此前,网上流程了一则视频。哪吒汽车董事长方运舟被员工围堵讨薪。6月12日,一份《哪吒汽车重整说明》被流传了出来,虽然真假难辨,但我们也能看出来,曾经的“黑马”,如今面临债务压身、现金流紧张的困境。

图注:网传视频截图

这可不是特例。这两年暴雷的企业还少吗?

但是这些企业的退场,也不能说是因为汽车行业的内卷造成的。

盲目进场、扩大产能,同时又没有打出差异化优势,是很多企业难以支撑的原因。

而这也会带来结构性的负面影响。

首先,引起产能过剩问题。

在今年3月,工信部原副部长苏波透露,现有燃油车产能至少3000多万辆,而新能源车已建成的2000多万辆产能大多为新建。2025年4月末,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50万辆,较上月增加15万辆,库存持续拉升。

所以,价格战也成了企业清库存的手段。去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低于整个下游工业利润率及2023年水平。

除了价格战外,还衍生出了一种新打法:为了解决库存回笼资金,很多车企选择将新车变成二手车,被称为“0公里二手车”

这些车卖到中东、东南亚市场。企业清库存、销量数据好看,经销商冲量达标,消费者买到了更便宜的车。

看起来好像是多赢,但背后透露的是车市的供需不平衡,一味扩大产能只会带来产业结构的失衡。

其次,压垮供应商和员工。

很多企业现在很会“理财”,为了打价格战打得漂亮,成本要压到极致。车企给供应商的付款周期,逐渐从60天拉长一倍。

当然,在反“内卷战”打响后,《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了“60天账期”。众多车企纷纷表示:我们一向是这么做的。

但是,这60天的可发挥空间也很大,这60天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是从发货开始,还是开票开始?可能企业有时候会说,我们有入库流程,由不同部门负责;我们的验收流程,有些不符合标准需要退回;我们开票日是统一次月xx日;各流程需要找领导签字,但是领导在出差。

最直观的是,一个国产空悬头部供应商董事长发了一篇文章《我有一个梦想》。他说:“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供应商货品送达甲方仓库,经必要的检验后即可对账、开票、结算,开发票后一个月内回款到账,且电汇是回款的唯一方式。”

经验的血泪,都藏在了具体的梦想里。

盲目入场,匆忙退场。

最后,企业只能刮骨疗伤,痛的都是供应商、员工和车主。

其实兼并重组,也是良方。

创新、破坏、重建

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叫破坏性创新理论

意思是,企业通过创新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从而创造性地破坏市场均衡。

换句话说,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优胜劣汰。

我们前面提到的汽车行业的案例,都可以套用在这一理论中。

价格战到如今这个地步,未尝不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打败内卷的不是更努力的竞争,而是重新定义竞争纬度。

也就是说,价格战其实是技术与商业模式民主化的过程。

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特斯拉FSD订阅模式、蔚来BaaS电池租赁模式、小米的智能生态......都是在用边缘突破代替正面厮杀的一种差异化优势。

所以,价格战的背后,是筛选出那些,能够用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汽车产业价值链的破坏性重构,从而颠覆行业规则的企业。

毋庸置疑的是,电动汽车品牌需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但是,从全球市场表现来看,中国车企仍然有进步的空间。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前十中,比亚迪排第五,吉利排第十。中国企业仍然需要学习,在产品、服务、售后上下功夫,构建一个成熟、体系化的国际品牌。

图注:2024年全球车企销量前十

如今,电动汽车是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一张名片。中国电动汽车的口碑,一直是实惠、环保、高科技。不要在价值爬坡的时候,给长期主义踩下刹车。

对于中国新能源车企来说,也是时候重新回归到商业本质了。因为,不管是1.0还是2.0的价格战,都是产业成熟化的必经阶段,但绝非终局。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震撼!俄罗斯汽车市场新格局,中... 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版图中,俄罗斯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而中国自主车企正成为这场变革中的主角,以令人...
撒币10亿,官宣韩寒,途虎养车... 文丨徐风 近期,途虎养车动作不断,先是推出10亿元的新一轮中小商家扶持计划,之后又签约了韩寒为全球首...
迪拓倍斯这家公司怎么样? 迪拓倍斯(Ditop-Best)作为仁歌科技集团旗下专注高端音视频技术的企业,在专业视听领域具备显著...
2025汽车保值率排行榜公布,... 7月22日,小米副总裁李肖爽微博发文,援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的《2025上半年中国汽车...
维谛(Vertiv)任命沈威先... 【环球科技网】全球关键数字基础设施领导者维谛 (Vertiv, NYSE: VRT) 于2025年7...
深圳鸿合智远|上海瀚昕微:企业...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上海瀚昕微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凭借其卓越的技...
斯泰兰蒂斯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 7月21日,斯泰兰蒂斯集团中国区首席运营官忻天舒,斯泰兰蒂斯集团中国市场战略负责人兼资深顾问奥立维到...
山姆面包被指隐藏含转基因配料表... 山姆面包近日被指隐藏含转基因配料表,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食品配料表本应是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的重要...
AI大模型技术持续突破,蘑菇车... 7月17日至18日,由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局指导,长城战略咨询等联合主办的202...
插电混动汽车进化论:经济性带来... 今天分享的是:插电混动汽车进化论:经济性带来持续繁荣,但终将因技术革命改变 报告共计:20页 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