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老总郭台铭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曾在自己流水线上打工的底层女工,竟能创立第二个富士康!
并且已经做到营收2688亿,净利润破百亿,员工24万人,与富士康规模相当,隐隐有了超越的姿态!
那么,这家企业叫什么名字?有着怎样的历程?
这家企业名为深圳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已经有了和富士康这个世界上最大代加工集团一较高下的苗头。
说起这家企业的创始人王来春,也是颇具传奇色彩的。1967年,王来春出生于广东汕头澄海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家境贫寒,寄希望于读书改变命运。
可在高考失败以后,王来春原本有着进入深圳大学上夜校的机会,但因为经济条件十分不好。王来春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前往深圳打工,当时富士康刚好在深圳创立,王来春就成为了第一批员工。
此时的富士康远远没有今天这么大的规模,1988年前后,只是在大陆成立了第一个生产基地,名为深圳海洋精密电脑插件厂。
地点位于深圳宝安区西乡镇,厂房是租来的,面积只有5100平方,条件十分简陋,完全是小作坊式生产。
郭台铭作为创始人,只在当地招揽了150多名男女员工,从事组装工作,王来春就是流水线上的一名女工。
因为是创业初期,创始人郭台铭也十分接地气,凡事亲力亲为,遇到订单繁忙的时候,自己也经常下车间,和员工一起维修产品,有时候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因此上王来春对郭台铭这位老总并不陌生,再加上郭台铭初期十分注重员工福利,不管是伙食还日用品,待遇都十分优厚,还会为员工庆祝生日,口碑很好。
王来春在这个地方一待就是近十年时间,期间从流水线小工做起,凭借自身勤奋与努力,逐步晋升为管理上千名员工的管理部门人员。
在富士康积累下大量工作经验后,王来春在1997年决定辞职,从事代加工产业,和二哥王来盛共同出资收购了香港立讯公司。
成立公司初期,王来春开始建厂从事连接线和连接器的生产销售,经过几年发展,有了一定本钱后,在2004年,王来春回到深圳创办了立讯精密。
主要从事电脑及周边设备连接器的生产销售,在初期业务和销售等模式上,王来春主要学习对象就是富士康。
而在创业初期,外界不少企业界都觉得王来春是从富士康出来的,郭台铭为了保持富士康的代加工行业龙头地位,一定会对立讯精密进行打压。
但实际情况却出人意料,郭台铭不仅没有对王来春的事业施加压力,反而给予了许多富士康接到的订单。
由立讯负责生产,富士康采购后凭借自身强大渠道进行销售,实现合作共赢。
从2007年到2009年,立讯精密向富士康销售产品的收入占到当期营业收入总额的48%、56%和45%。
毫不夸张的说,是富士康为立讯的代加工道路提供了第一碗饭,也成为立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客户。
立讯为了配合富士康的生产,除了在深圳建厂以外,还在富士康重要厂区,江苏昆山、山东烟台等地设厂,为富士康提供配套服务。
不过王来春的野心可不局限于吃富士康剩下的那点残羹剩饭,为了降低对这个单一客户的依赖,王来春开始带领企业转型,终止了和富士康的代加工业务,开始专注于生产连接线。
2009年,富士康旗下的富港电子出资四千万,成为立讯的第三大股东,为立讯精密正式在深圳上市提供了资本支持。
次年,立讯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规模有了极大提升,王来春开始通过一系列收购举措,扩展业务版图。
其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对后来发展影响深远的,就是在2011年,王来春收购了昆山联滔电子,正式加入苹果供应链体系。
这一年库克执掌苹果,开始对供应链体系进行大革新,分散代工产能,立讯以5.8亿元收购联滔六成股权,切入苹果ipad连接线供应链,成为苹果供应商。
到2016年,苹果计划推出无线耳机Airpods,王来春提前收到消息,先一步收购苏州美特51%的股权,切入声学器件领域。
立讯精密的良品率很高,接近100%,凭借出色的生产能力,从英业达手里抢来了苹果耳机的代工订单,此后业绩迎来爆发式增长。
凭借在Airpods代工业务中的优越表现,苹果公司也越来越信任立讯精密,开始让其承担供应链的更多订单。
王来春在2020年,先后收购江苏伟创、昆山纬新和高伟电子,正式切入苹果手机的组装业务,在苹果供应链中抢占了一部分地盘。
到2022年,因为歌尔股份生产的苹果产品良品率不达标,苹果公司将相关订单分给了立讯,成为AirpodsPro2的独家代工厂,同时还获得了少部分iphone14组装订单。
现今的立讯精密已经成为苹果重要组装厂之一,根据苹果公司的管理层透露,立讯还是iphone15plus的主力代工厂,负责相关产品组装。
2024年,立讯精密的营收突破2688亿,净利润破百亿,企业员工24万人,已经和富士康规模相当。
其在汽车业务的发展也十分迅速,2024年收入137亿,4年间增长了4倍,还是特斯拉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代加工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有关立讯在汽车代加工领域的发展,其实早在2011年,立讯精密就成立的汽车事业部,刚开始主要从事擅长的线束和连接器业务。
到2017年,立讯精密通过收购福建源光电装、德国SUK等企业,开始进入汽车代加工的复杂精密结构件和汽车热塑产品等领域,成为重要厂商。
2024年下半年,立讯精密又以5.25亿欧元收购的德国著名汽车线束制造商莱尼公司51%股权,及其全资子公司LeoniK的100%股权,塑造全球汽车线束领域的竞争优势。
按照立讯的发展计划,要在2030年实现汽车业务营收两千亿元,进入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前十。
而富士康的发展势头却在近些年屡屡下降,富士康此前计划将产能从中国向还海外转移,遭到了很大阻碍。
在印度投资建厂过程中,对印度工人的管理十分困难,车间旷工和迟到现象属于家常便饭,并且组装良品率极低,只有80%,远远小于中国工厂。
印度工厂组成的苹果产品被频繁打回,销售不顺,在美国建厂则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并且当地工会频繁提出涨薪要求。
立讯精密的崛起正蚕食着富士康在苹果组装市场的份额,使得富士康在苹果供应链中的地位面临挑战,未来从苹果获得的订单量存在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