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备受瞩目的《财富》中国500强榜单正式揭晓,轮胎行业两大巨头——赛轮集团和双星集团成功上榜,成为榜单中备受瞩目的“轮胎双雄”。赛轮集团以4419.90百万美元的营收位列第426位,双星集团则以3927.60百万美元的营收位列第463位。
赛轮:技术引领,静音轮胎与彩边轮胎双轮驱动
赛轮集团此次能跻身500强,与其近年来在高端轮胎技术上的突破密不可分。赛轮不仅将静音轮胎产能提升至500万条/年,更在轮胎美学上大胆创新,推出了全球首款彩边轮胎。这种融合中国传统色彩美学与尖端科技的“彩边胎”,采用独家砚黑工艺,胎侧经高精度激光雕刻出0.01mm级传统砚台纹理,搭配七种高级配色,实现了“真我更出彩”的设计理念。赛轮董事长刘燕华曾直言:“轮胎是汽车的‘鞋子’,用户渴望告别千篇一律的黑色。”正是这种洞察,让赛轮从技术追随者跃升为全球轮胎美学新标准的定义者。
赛轮的彩边胎还搭载ARMOR SEAL自密封技术和SILENT TREAD静音绵技术,实现了“安全、静音、节能”三重性能提升,滚动阻力降低36%,抗湿滑性能提升27%,耐磨性提高41%。这些技术突破让赛轮静音胎不仅满足新能源车市场对“静音”的需求,更在高端市场树立了技术壁垒。
除了技术创新,赛轮的全球产能布局也为其500强地位奠定了基础。赛轮在墨西哥、印尼的新工厂相继投产,产能分别达600万条和360万条,再加上对普利司通沈阳工厂的收购,赛轮的全球布局已从单一产能扩张升级为产业链掌控力竞争。这种全方位的布局,使赛轮在500强榜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双星:智能制造,全球供应链中的中国力量
与赛轮的“静音+美学”双轮驱动不同,双星集团则凭借“工业4.0”智能制造和全产业链优势,成为全球汽车供应链中的中坚力量。在《2025全球汽车供应链百强》中,双星位列第88位,较去年前进11位,连续三年入选该榜单。双星集团董事长柴永森曾表示:“双星以智慧转型为引领,建成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被称为‘中国轮胎智能制造的引领者’。”
双星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制造环节。作为全球第一个全产业链自循环的轮胎企业,双星实现了从废旧轮胎到炭黑、油、钢丝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年处理能力超2000万条,位居全球第一。这种“绿色、循环、低碳”的生态化战略,不仅降低了成本,更契合全球“双碳”目标。双星在阿尔及利亚投资2.5亿美元的工厂,也为其全球供应链增添了新动力。
在高端产品上,双星研发的EV95新能源轮胎达到欧盟双A品质,具有更节能、更静音、更安全等特点。其全球首创的“全防爆”轿车安全轮胎,可在零胎压下以60km/h行驶30分钟,有效预防爆胎危险,荣获德国红点和iF双项大奖。这些创新不仅巩固了双星在国内外市场的地位,也为其500强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轮胎行业:在新能源浪潮中寻找新动能
赛轮和双星的成功,折射出中国轮胎行业在新能源时代的整体转型。2025年第一季度,米其林乘用车轮胎销量同比增长4%,新能源车市场的爆发催生了静音轮胎的巨大需求。赛轮、双星等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通过扩产静音胎、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来满足市场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赛轮和双星在各自细分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不容小觑。赛轮凭借彩边胎、液体黄金技术等创新,品牌价值已跃升至1128.96亿元,位列中国最具价值轮胎品牌;双星则通过全产业链创新,打造出“双星轮胎”这一千亿价值品牌。这些成就,使它们显得尤为亮眼。
结语:轮胎行业的新篇章
《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上的“轮胎双雄”,不仅是两家企业的成绩单,更是中国轮胎行业创新升级的缩影。赛轮的“静音+美学”,双星的“智能制造+循环经济”,共同勾勒出轮胎行业在新能源时代的新图景。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攀升,静音、安全、绿色将成为轮胎产品的新标配,赛轮和双星等企业正走在这一趋势的前沿。正如赛轮集团所倡导的:“做一条好轮胎”,正在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的共同追求。500强榜单的揭晓,标志着中国轮胎行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