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佑驾创新”)总部,记者见到公司创始人刘国清。他戴着黑框眼镜、身穿白色企业文化衫与深色运动裤,一身程序员打扮。
刘国清毕业于计算机专业。11年前洞察产业先机的他,来深创业即选准汽车智能化赛道,他带领佑驾创新走上发展快车道,公司于去年成功完成港股IPO。“当年因投资人推荐选定来深圳,一路走来充满挑战,但也收获繁花。”谈及创新创业历程,他感慨万千。
抢占汽车智能化先机
2013年,刘国清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毕业,进入新加坡-MIT联合实验室从事智能驾驶科研工作。彼时,有关机器学习的研究逐步兴起,他看到了智能化技术与汽车结合的巨大机遇。
随着国内掀起创新创业热潮,刘国清也萌生回国创办企业的想法。
“我的第一个投资人是阿里巴巴的现任CEO吴泳铭,他十分看好汽车能源转型与智能化前景,不仅为公司提供启动资金,还直接提出去深圳创业的建议。”刘国清说,“他说深圳拥有理想的产业链土壤,最适合我要做的事。”
经过走访调研,刘国清随即选定深圳作为创业目的地。2014年,他租下一间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和其他合伙人一起创办了佑驾创新。当时,汽车电动化开始普及,智能化还是一个陌生概念,企业早期发展走得并不容易。
“创业早期公司里都是男同事,租用的办公室条件简陋,夏天,办公室周末空调就停了,大家光着膀子敲代码赶进度。”谈及刚来到深圳的那段经历,刘国清记忆犹新。
新赛道创业要坚持“毛竹精神”
在刘国清看来,选择一条新赛道创业,坚持“毛竹精神”非常重要。他说:“竹笋刚开始生长缓慢,每年向上生长几厘米,根在土壤里不断向下生长。一旦根系建立完成,毛竹就会‘一飞冲天’,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材”。
在创业最初的时间里,公司连续3年没有订单、没有销量,刘国清把精力全部集中在研发上。“那时主机厂对于智能技术的需求并不强,创业早期那段时间就是积累研发能量,不断迭代技术能力。”
那时,创始团队常常需要身兼数职,刘国清不仅负责技术研发,还要参加道路测试,开着车全国各地到处跑。“大家战斗力确实比较强,早期做了很多误判也走了很多弯路,但大方向是对的,研发团队们一直坚持不懈向前走,很快就做出成果。”
2017年,佑驾创新交付第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成功叩开市场化大门,公司发展因此步入快车道;如今,佑驾创新已经积累汽车智能化领域的全栈自研能力,算法涵盖了感知、融合、建图定位和规控,保持领先竞争优势。
“公司起步早取得了先发优势,定位于独立的第三方技术供应商,这也是融入全国汽车产业生态的优势。”刘国清说。
“选择深圳就对了”
站在当前时点,汽车智能化成为行业共识,围绕这一热门赛道的竞争略显拥挤,而作为早期入局的玩家,佑驾创新已经积累了扎实的“家底”。
目前,这家深企完成了智驾技术与智能座舱的双线布局,年营业收入达到6.54亿元,累计与35家主机厂开展量产合作,其中包括奇瑞、长安、上汽、一汽等头部车企。
“企业从零起步到取得今天的发展成绩,选择来深创业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刘国清说,“我第一次来到深圳,就被机场里‘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宣传标语深深吸引。得益于开放包容的创业沃土,公司成立11年,成功在市场中跑出领先身位。”
他表示,佑驾创新坚持软硬件一体化发展,充沛的人才资源供给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在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领域,深圳乃至大湾区集中了非常多的龙头企业,这对于公司的商业化运营、提升竞争实力至关重要。
在当前中国汽车出海大潮下,佑驾创新正借势把最新智驾技术输出海外。“我们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为中国品牌出海拓展更大空间,同时直接与海外车企达成合作,挖掘新的增长极。”刘国清说。
码上读 更精彩
(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