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一周里,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哪些大事?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市场;鸿蒙智行: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上半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超528万辆;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3%,渗透率达50.2%;最新《财富》中国500强名单,汽车行业35家企业上榜。
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中国
7月22日,三菱汽车宣布,终止与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合资合作关系,以及合资公司的发动机业务运营。
三菱汽车与中国航天汽车等企业于1997年在沈阳市成立了合资企业,为三菱汽车和中国本土厂商提供车辆发动机。在2023年三菱汽车结束在华整车生产销售业务后,该公司仍在继续生产并向中国车企供应发动机,并继续为已售出的汽车提供售后服务。
三菱汽车表示,鉴于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转向电动汽车的影响,公司对该地区战略进行了重新评估,并决定终止其在合资企业中的参与。从整车生产销售到发动机业务,三菱汽车在中国的生产布局如今已全部结束,这标志着三菱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
不熟悉航天三菱的可能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发动机厂,实际上,在中国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民营汽车品牌,在早期都通过采购航天三菱的发动机渡过了成长阶段。可以说,三菱汽车从某种程度上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出了很大力气。
但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快速崛起,发展速度迟缓的三菱汽车无论是发动机还是整车,都已经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离开也只是一种必然。与其说遗憾、道珍重,不如看看如今的日产、丰田是如何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突围。
鸿蒙智行: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
7月25日,鸿蒙智行官方微博发文回应了懂车帝的辅助驾驶测试结果,称“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并附上了2025上半年辅助驾驶报告的长图。
此前,懂车帝播出的《懂车智炼场》节目中,对36款智能汽车的辅助驾驶系统进行了测试,其中鸿蒙智行的4款车型表现不尽如人意。
懂车帝的测试结果显示,在15种不同场景下,鸿蒙智行的4款车型通过率较低。例如,在高速公路场景下,仅有问界M9和智界R7能顺利避障通过;在施工路遇卡车的场景下,问界M9无法顺利避障通过。此次测试结果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懂车帝方面回应称,此次节目旨在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和安全边界,增强安全驾驶意识,并未进行官方排名。
上半年我国实施汽车召回超528万辆
7月24日,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今年1至6月,我国共开展汽车产品召回87次,涉及车辆528.06万辆。截至今年6月30日,我国累计开展汽车产品召回3162次,召回车辆1.19亿辆。
从召回性质看,今年1至6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调查督促企业召回汽车21次,涉及车辆233.93万辆。截至今年6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开展调查督促企业召回汽车累计达628次,涉及车辆6348.75万辆。
曾经,汽车消费者对于“召回”二字如临大敌,但随着车企召回动作越来越多,车辆出现问题隐患之后,能够召回进行修正,反而是一件好事。另一方面,随着如今OTA在线升级已经列入了召回的范畴,汽车智能网联的功能已经普及,这也是为什么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召回。
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3%,渗透率达50.2%
7月21日,据商务部网站消息,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谈2025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情况指出,以旧换新成效持续显现,上半年乘用车零售量同比增长10.8%。绿色消费持续升温,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3%,渗透率达50.2%。
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让新能源汽车竞争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着更强的意愿购买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今年汽车“以旧换新”的成果非常明显,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政策更加利好,也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或许也是因为“以旧换新”推动了新车销售的大幅提升,这或许也是不少地方暂停“以旧换新”政策的原因之一。
最新《财富》中国500强名单,汽车行业35家企业上榜
7月22日,2025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对外发布。该榜单采用与《财富》世界500强一脉相承的制榜方法,以2024年营业收入为基准,同时包括了上市和非上市企业。
汽车领域排名最靠前的是比亚迪,位于第27位;赛力斯是今年榜单上排位跃升幅度最大的公司,位居第169位,排名较去年上升235个位次。还有两家造车新势力的排名也大幅提升,蔚来和小鹏汽车分别上升43位和101位。
其中,整车企业共有18家,分别是:比亚迪(第27位)、上汽集团(第38位)、吉利控股集团(第41位)、一汽集团(第43位)、北汽集团(第52位)、奇瑞(第59位)、广汽集团(第66位)、东风(第73位)、长城汽车(第140位)、赛力斯(第169位)、理想汽车(第171位)、重汽(第209位)、蔚来(第269位)、江淮(第344位)、小鹏汽车(第351位)、江铃(第367位)、宇通(第375位)、零跑(第423位)。
上榜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15家,分别是:宁德时代(第77位)、怡和集团(第111位)、潍柴(第134位)、万向(第137位)、天能(第239位)、均胜电子(第300位)、超威(第313位)、福耀玻璃(第361位)、国轩高科(第394位)、赛轮(第426位)、双星(第463位)、中创新航(第471位)、德赛西威(第474位)、拓普(第492位)、华翔电子(第497位)。
还有两家汽车零售领域企业上榜,分别是中升(第157位)和永达(第273位)。
虽然我们一方面在“吐槽”中国车企越来越“卷”,但我们也能看到中国汽车相关企业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快速成长。
潇湘晨报记者胡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