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的轴向磁通电驱动技术,创造了多少神奇?
它能让8米公交车达到传统10米公交车的运载能力;让新能源重卡减重400kg,每公里能耗成本低至1.3元以下;让电动摩托车续航延长15%以上,轻松翻过26°的陡坡;让轻卡物流车货仓容积增大20%,每趟多拉3.5m³;让工业用能设备节能30%以上,一年轻松省下数万元电费。可以说,从城市街头到深海矿山,各个场景领域应用价值的全面跃迁,由“中国创造”的科技力量创新驱动。
上海盘毂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毂动力”)是全球率先实现轴向磁通电机规模化量产应用的高科技企业,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拥有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项荣誉和资质。
作为一家极具创新活力的领先企业,盘毂动力锚定轴向磁通电机的技术创新研发和深度融合应用,运用整车思维开展系统化设计,集成优化减速箱、控制器等相关零部件,致力于为各产业领域的客户和终端用户提供高效、节能、可靠、低碳的电驱动解决方案,在交通运输新能源、工程机械电动化、工业节能装备、未来和新兴产业等领域披荆斩棘,推动着各行业产品的革新升级,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
上海交大系创业者,深耕行业的技术践行者二十余载
盘毂动力的创始人韩军,作为上海交通大学EMBA的毕业生,拥有在世界最大客车企业长达25年的丰富工作经验。他曾在多个重要职位上担任过领导职务,是推动中国商用车电动化的行业佼佼者。他的加入,为盘毂动力带来了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
作为启动中国商用车电动化的重要推动者,韩军非常看好轴向磁通电机在新能源时代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决心自主组建技术团队,将这项“尘封了200年的电机技术”实现量产应用。2016年,盘毂动力注册成立,创始团队怀揣着“推动电驱动产业的技术革命”的共同理想,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热忱、最执着的技术创新,成功破解了轴向磁通电机在材料、工艺、生产设备等各方面的难题,将技术落地成为可大规模生产制造的实际产品。
盘毂动力产线
目前,公司核心经营团队成员均来自国内知名的商用车企业,他们凭借对电驱动的深刻理解,能够制定出符合市场趋势的技术和市场战略。同时,他们还具备丰富的战略实施经验,能够确保各项策略的有效落地。
盘毂动力汇聚了电机、电控、传动、整车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管理和B2B营销人员,打造了一支具备跨领域、跨行业整机正向开发能力的技术与管理团队。该团队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价值创造为目标,能够制定切实有效的技术和市场策略,并具备强大的策略执行能力。
在轴向磁通电机这一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盘毂动力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兼容性的团队,成功开辟了新的发展赛道。他们以一半的原材料实现了相同的动力输出,为众多因空间、体积、重量或效率而难以电动化的市场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强大的技术和管理团队也为各项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竞争优势方面,盘毂动力不仅在设计开发、材料验证、工艺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构建了多维度护城河,从而拥有了显著的技术先发优势。此外,公司已率先进入电动客车、环卫车、矿用卡车、电动重卡等重要应用领域,部分产品已开始批量化供应,显示了明显的产业先发优势。同时,盘毂动力也开始在乘用车领域进行布局对接,预示着其未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在工程机械、水上交通、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领域,盘毂动力以颠覆式创新的轴向磁通电机技术为基础,实现了“同等作业能力车型小替大”、“同等作业效果能效比进阶”、“同等布置空间性能大跃迁”等客户和用户价值的全面改善提升,产品远销全球30余个国家和地区。
从技术到产品,科技创新铸造坚实根基
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对传统观念的质疑和反思。发展轴向磁通电驱动技术,核心是对于“新能源时代,汽车动力系统变革”的整体设计思考。如果把传统径向磁通电机比作“大块头”,那盘毂动力的轴向磁通电机就是身手灵活的“轻骑兵”。传统电机因为结构限制,像个圆滚滚的铁疙瘩,不仅占地方,效率还提不上来。而轴向磁通电机采用扁平化设计,磁力线沿着轴向流动,就像让能量走了条近路。
左为盘毂动力ICS160K电机,右为传统75KW永磁电机
和燃油车时代纯粹依靠发动机、“一车一动力源”的整体架构相比,“新能源时代应该是一场从底层逻辑到顶层架构的全面革新”,而不是“在传统结构上的‘油改电’”,每一个电机都可以成为一个动力源,分布式驱动才是下一个阶段的发展核心。
但这首先需要对电机技术进行革新,——在全球范围内,以径向磁通电机为代表的传统驱动电机,尽管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景,但其在效率、体积和重量等方面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尤其是在车辆设计过程中、物理空间更加受限的轴向尺寸上,径向磁通电机的设计方案布置执行难度较大。
轴向磁通电机技术则从根本上突破了这些瓶颈。它拥有独特的拓扑结构、更长的力臂、更大的转子直径和磁通量,使得电机在同等输出能力下体积和自重大幅缩减,尤其是在轴向尺寸上能缩短50%左右,其紧凑的结构设计使得电机可以灵活嵌入不同类型的设备中,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像汽车轮毂这样狭小的空间,轴向磁通电机也可以爆发出强大的性能。
盘毂动力电机大全
从核心技术指标来看,盘毂轴向磁通电机的有效功率密度达到21kW/kg,扭矩密度41.2N·m/kg,远远超出国内外各项中长期电机规划目标,产品性能国际领先;形成了PCB、ICS、ICD三大产品平台,覆盖63W到900kW各个功率段,技术路线与产品线布局最为完备、成熟;截至2025年6月,盘毂动力累计申报各类专利1490项,领域排名持续稳居世界第一。
从产品到商品,客户价值引领多元布局
技术上的单点突破并不一定能够带来客户价值的改善,“轴向磁通电机和传统电机完全是两种形态的产品”,能不能从产品变成真正的商品,“客户价值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2019年起,盘毂技术团队立足于电机“轴向尺寸短、自重轻、高效区间大”等基础特性,以“整车思维”梳理筛选每一个潜在的应用领域,根据客户和用户的实际场景和工况需求进行正向开发,将轴向磁通电机和减速箱、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集成优化,为客户和终端用户提供颠覆式价值改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0年推出的“地铁巴士”解决方案,给公交车来了个 “瘦身大改造”。把轴向磁通电机直接装在车轮边,省去了传统的刚性桥,整车一下子轻了800公斤,相当于少载了10多个成年人。
公交电驱动
相同运力地铁巴士与传统车型对比
车厢也跟着变了样,以前的台阶不见了,变成全平地板,乘客上下车不用抬脚,老人小孩都方便。而且空间利用率提高了,载客量比原来增加25%,8米长的车能装下10米车的人。现在上海街头跑着500多辆这样的公交车,既方便了乘客,也让公交公司的运营效率高了不少。
在公交电驱动领域的成功,让刚刚起步的盘毂动力在激荡的市场中迅速站稳了脚跟,“从客户价值角度出发,为各个应用场景量身定制创新电驱动解决方案”的整体发展思路,引领盘毂技术团队不断突破,应用场景与技术边界不断拓展,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成为行业用户信赖的合作伙伴。
从商品到市场,以客户为中心扎实落地
目前,盘毂动力轴向磁通电机和电驱动解决方案已在新能源公交、重卡、专用车、电动两轮车、增程器、工程机械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在船用舷外机、轻卡、新能源农机、工业节能装备等领域实现量产化应用,在飞行器、人形机器人、轨道交通、特种电机等领域开展探索型应用。
“在进入每一个领域之前,盘毂动力都要去做调研、去做评估、去做追问:在这个领域,盘毂能够解决客户和用户的哪些痛点?能够为终端场景创造什么价值?这些价值是否真实存在且可被衡量的?”盘毂动力副总经理杨淼说,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作答,能够让公司准确找到市场切入点,精准落地,以客户价值的成功带来业务的成功。
比如在新能源环卫车领域,盘毂动力的电驱动解决方案可以让作业更高效。全车各作业单元分布式驱动,能耗降低20%以上,5吨洗扫车能媲美7吨燃油车,达到10吨普通新能源洗扫车水平。
再说盘毂集成式重卡电驱桥,极致紧凑设计,整体减重约400kg;“轴向磁通电机+多挡变速箱”,单桥输出扭矩可达4.5万牛米,单桥输出扭矩达4.5万牛米,双桥驱动可自主切换模式,每公里能耗成本降低约15%。
盘毂集成式重卡电驱桥
盘毂电动摩托车侧挂式轮边驱动解决方案,电动摩托车侧挂式轮边驱动解决方案表现亮眼,无需链条或皮带传动,续航提升15%以上,车身可用空间增加30%以上,0-50km/h 加速最快2.2秒,可爬40°陡坡,重载爬坡能力比轮毂电机翻番。
电动摩托车电驱动
工业节能领域,盘毂动力同样有所建树,盘毂风机、水泵等产品均通过国家一级能效认证,高效电机直连作业单元,CFD仿真设计流体机械效率提升10%左右,全国近百个客户实际工况验证,平均节能率达到30%。
盘毂节能风机
盘毂动力始终坚信,只有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创造实际价值的技术,才能赢得市场认可并引领行业发展潮流。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指引下,“凭借全栈自研的专利技术、全球领先的专利数量以及三大成熟的产品平台,盘毂动力有信心为不同市场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也将以持续的技术创新推动电驱产业的技术革命,为社会进步贡献更多驱动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盘毂动力目前在上海坐落于临港松江科技城。作为园区的运营方,临港联合发展有限公司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聚焦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检测设备、特种新能源车等赛道,集聚了100多家产业链企业。公司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积极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平台,公司下属临港南桥科技城获批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智能网联),园区聚焦无人驾驶测试及园区示范场景,形成了无人配送、零售、环卫、接驳等多种应用场景。经过长期的产业布局与积累,临港联合公司逐渐形成了以临港南桥科技城智能网联汽车为主导,其他园区协同推动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