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成立四家新央企,万亿资金、百万人才涌向“双碳”领域
创始人
2025-08-01 13:46:37
0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在重庆举行,成为与中国一汽集团、东风汽车集团并列的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第一家落户于重庆的一级央企。

至此,国资委监管、直接出资的中央企业数量增至100家。

这也是继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之后,自2024年10月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新组建的第三家中央企业。

加上7月22日挂牌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中核集团直属二级单位),一年内新成立的“双碳”领域央企已达4家,其中3家都在本月成立。

新央企密集成立,都事关新能源、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折射的是国家战略布局,根据成立大会发布的信息:

●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组建中国雅江集团,是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保障雅下水电工程顺利建设运营的重要举措;

组建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是立足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汽车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成立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是国资央企推动聚变未来产业取得的重要进展,开启了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聚变能源公司的崭新篇章。

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我国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5周年。值此之际,四家央企接连成立,释放强烈信号,彰显出以“国家队”力量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

7月19日成立的雅江集团,位列央企名录第22位,居于三峡集团和国家能源集团之间。

01

万亿资金砸向清洁能源

能源活动引起的碳排放在我国总碳排放中的比重超过75%。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电力是主战场。

为此,我国设定了“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的目标,以及“先立后破、安全降碳”的能源方略。

四家央企主营业务均与清洁能源密切相关,合起来就是一条完整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中国雅江集团、中国聚变公司位于生产环节,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位于使用环节,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位于回收环节。

在我国的可再生能源结构中,水力发电量排在第一位,且相比风电、光伏,稳定性高、可调节性强,是重要的基荷电源。中国雅江集团负责建设运营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总投资1.2万亿元,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的3倍,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3%用电需求,每年能减少9000万吨的煤炭消耗;

作为新能源和前沿颠覆性技术之一,核聚变被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和碳排放问题的一种“终极方案”。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确立了“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总战略。中国聚变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14.69亿元,将按照先导实验堆、示范堆、商用堆“三步走”发展阶段,最终实现聚变能商业化应用的任务目标;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在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50%的当下,“国家队”怎能缺席?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注册资本200亿元,解答去年国资委提出的“国有新能源车企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亚迪”之难题,实现今年国资委提出的“打造战略先进、创新领先、治理高效、功能突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之目标;

伴随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的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固废问题日益突出,大规模“退役潮”即将到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注册资本100亿元,面向有色金属、动力电池、新能源器件等业务板块,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挖掘能源资源“第二矿山”。

说完能源安全,我们再看下碳减排。

水电、核聚变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可以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的使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印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碳排放评价办法》,专门将煤炭消费控制和压减要求纳入节能审查范畴。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深度降碳。在“双碳”目标推动下,各大车企纷纷发布了碳中和目标,而布局新能源产品是最重要的路径。长安汽车确立了“2027年碳达峰、2045年碳中和”目标,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35%,2030年占比60%。

再生材料的使用,不仅能缓解初级资源开采的生态环境压力,还能通过循环利用,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相关数据显示,基于废钢的电弧炉法碳排放仅为高炉-转炉法、直接还原铁-电弧炉法的28%、40%;相对原铝,再生铝生产能耗、碳排放均降低95%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不仅设定了碳足迹披露、性能等级、最高碳足迹阈值“三件套”,还对废旧电池回收率、再生材料使用比例提出明确要求,如钴、铅、锂、镍再生材料使用比重2031年底分别达到16%、85%、6%、6%,2036年底达到26%、85%、12%、15%。

02

能源央企的“新能源局”

2021年,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在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此要求下,能源央企纷纷开辟新能源赛道。

如中国石化于2022年9月提出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聚焦氢能交通和绿氢炼化两大领域,并入股了海德明能等绿氢制取和利用企业。

在这批新成立的央企中,也处处可见传统能源央企的身影:

中国石化集团是中国资源循环集团的股东之一,主要负责废塑料回收及循环利用。中国石化此举,不仅节省了石油资源,还可通过废塑料炼油等先进技术,将“白色垃圾”变为“白色油田”。

图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股东结构

中国石油集团也积极抢占核聚变“先机”,通过入股两大关键公司,实现战略卡位。

2024年,中国石油集团旗下昆仑资本增资了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磁约束核聚变领域唯一成果转化平台),持股20%。

在中国聚变公司股东结构中,昆仑资本以30.06亿元、20%持股成为第二大股东,仅次于中核集团的40.29亿元、50.35%持股。

图为中国聚变公司股东结构。

中国能建、中国电建则是中国雅江集团的重要股东。

03

百万“绿领”人才缺口

中央企业不仅在国家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作用,还以其规模大、范围广等特点,提供了海量的就业岗位。

近年来,“绿领”(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职业从业者)兴起。国家接连成立的“双碳”类央企以及传统能源央企的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新的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了人才需求的增长。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双碳”领域的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目前相关从业者仅十万人左右,存在较大的缺口。

这一巨大的供需缺口,催生了“碳储科学与工程”(2021年增设)、“生物质能源与材料”(2021年增设)、“电动载运工程”(2022年增设)等新兴“碳”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增设了“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并在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3所高校率先获批设立。

伴随国家“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双碳”类央企正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理想选择。

参考资料:

[1]环球零碳:长安升格央企后,重庆能否超越深圳夺回“汽车第一城”.

[2]环球零碳:从雅江到核聚变!国家队百亿资本再砸向清洁能源.

[3]环球零碳:中央部署专门成立一家央企,资源循环有多紧急.

[4]环球零碳:动力电池退役潮来袭!14万家企业争夺千亿市场.

[5]中国能源报:中国石油超32亿元押注“人造太阳”.

[6]央广网:人才缺口近百万!为何年轻人开始选择做“绿领”?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长城收购奔驰工厂开业!巴西总统... 巴西圣保罗当地时间8月15日(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进程迎来重要里程碑——长城...
2025年8月第2周纯电轿车销... 电动轿车的战场,依旧是热闹非凡。2025年8月的第二周,各家新能源品牌纷纷“祭出杀手锏”,有的拼续航...
对话校友 | 余睿:从通信工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这里出发,于各个领域耕耘开拓,为新华园增光添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新华校友...
能上天入海!AG600“鲲龙”... 交汇点讯 8月17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了解到,AG600“鲲龙”批产第二架机(...
极氪二季度整车销售近230亿元... 私有化推进中的极氪最新披露了2025年二季度经营业绩。公司第二季度实现总营收274.31亿元,综合毛...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投产,第一辆哈... 8月17日,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启动生产,首款下线车型哈弗H6 GT标志着该品牌在拉美市场的本地化制...
原创 空... 在全球航空业需求高涨的背景下,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Airbus)正行走在一条艰难的产能恢复之路上...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竣工投产 “生... 北京时间8月16日凌晨,长城汽车巴西工厂正式竣工投产。长城国际总裁史青科、长城汽车巴墨大区总裁张庚申...
V2G技术重构电网,电动车有望... 热点观察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车网互动(V2G)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应用。 这一技术不仅缓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