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公众号名称是《营销人笔记》,那就从营销角度谈谈理想汽车与乘龙汽车碰撞测试这件事情。
我先说结论:没错!这就是一场秀,一场很好的品牌营销!
老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
我就说一个疑点:企业新品上市,都会做竞品对比测试和SWOT分析,但是正常的企业都会隐去竞争对手的名字,但是这次理想汽车的碰撞测试,根本没有隐去乘龙汽车的名字,公然攻击对手?这不给自己法务找活干吗?
理想的营销部门和法务部但凡有一点常识,都不会如此公开竞品名称,且还公然在媒体上传播。
脑子正常的人,都知道:开车要远离大货车,为什么?大货车的威力还用说吗?
擎天柱为什么是汽车人老大?因为它是集卡啊!
所以,我估计,这很可能是双方的一场营销秀!
看看网友评论:
看到这里,是不是第一次传播已经很成功了?都上热搜了。
咱就说,他们是不是又开始准备策划二次传播了?
作为营销人,我们就不谈车速、驾驶室是否被锁止、是否空载等,我们仅从营销角度来复盘一下这场目前来看还算成功的营销。
1
第一回合:理想的三段式“流量收割”
(1)攻击性发布:直接放出无码视频,用“SUV撞飞8吨卡车”的反常识画面制造爆炸传播,同时隐晦拉踩竞品,制造我就是这么“刚”;
(2)防御性修正:面对侵权质疑迅速打码,既避免法律风险,又塑造“知错就改”形象,然后猫在后面观察;
(3)反攻邀约:高调邀请乘龙直播复测,将舆论焦点从“测试真实性”转向“敢不敢应战”,抢占道德高地。
看到这个图片,是不是坐实了我上面的猜测?嘿嘿!
三步走下来,理想不仅转移了定价争议(i8被批32万起售价过高),更强化了“技术直男”人设——哪怕测试条件存疑,至少态度够“刚”。
有攻击性,又有节奏感,理想的公关部还是有高人啊!
2
第二回合:乘龙的“黑红”反杀
面对理想的高压攻势,乘龙选择了一条意想不到的路径:
(1)法律威慑:声明“法务介入”,直指理想测试造假,既震慑对手,又安抚自家用户,但实际有没有动作,无人知晓,反正成功引起关注了,没有这次事件,多少人知道乘龙?知道 乘龙是东方旗下的超级央企背景?
(2)流量转化:拒绝复测邀约,却来了个最直接的:直播发福袋,单场吸引2万人在线,甚至调侃“泼天流量因祸得福”。
乘龙的聪明之处在于,它清楚自己受众窄,公众关注度远不如理想。自有网友替他争辩,他就悄摸摸的先把粉丝涨了,先“落袋为安”再说。
3
第三回合:谁赢了这场“战争”?
营销呢,其实无关对错,就看结果。
从传播效果看,双方都是赢家:理想维持了“安全标杆”话题热度,乘龙则实现了品牌破圈。
现在真是卷啊,流量稀缺的时代,公关的功能都改变了,已经不止于“灭火”了,还要参与营销,制造精准收割注意力,还要注意不能太过火。
只是我们这些消费者,这些看客,无意间也成了流量游戏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