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很多传统车企还在纠结要不要出口挣外汇时,比亚迪震撼定义了全球汽车新产业格局——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以214.6万辆的累计销量、超47万辆的海外成绩,在全球新能源赛道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弯道领先"。
全球市场多点开花:三大洲市场创下销量奇迹
欧洲,一直被业内称为"汽车产业上甘岭",比亚迪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答卷。西班牙单月销量破万,756.1%的同比增速遥遥领先;意大利注册量破9000台,140%的环比增长,市场占有率首破10%,宋PLUS DM-i等车型持续引领当地新能源榜。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比亚迪对欧洲市场持续四年磨剑的深耕,从2021年全欧年销仅千余辆,到如今月销6000台已经是常态化表现,中国品牌终于打破了欧洲消费者对"本土品牌至上"的固有认知。
美洲,巴西战场,比亚迪上演了实力碾压。4.7万辆的上半年销量不仅同比增长45%,更相当于当地新能源汽车市场第二至第十名销量总和的两倍。要知道在2022年比亚迪仅能售出260辆的市场,如今已成为比亚迪在拉美地区的标杆。而7月投产的巴西工厂已经成为拉美最大电动车制造中心,将本土化生产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完美应对了当地复杂的政策壁垒与关税挑战。
亚洲,比亚迪的表现同样惊艳。泰国市场比亚迪的纯电车型市场占有率高达35%,彻底打破日系的长期垄断;新加坡市场乘用车销量冠军的宝座花落比亚迪;香港市场上半年销量逼近5000台,增速稳居市场第一。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只是依赖单一车型的偶然爆发,而是宋PLUS、元PLUS、海豚等多产品矩阵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
破局之道:本土化战略破解全球市场密码
比亚迪的全球化突围绝非偶然,其"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海外市场得到充分验证。面对欧盟保护性关税、英国歧视性补贴政策等贸易壁垒,比亚迪选择以本土化生产构建护城河——巴西工厂的投产不仅实现了80%以上的本地零部件采购,更带动了当地新能源产业链的升级;泰国生产基地的建成,让产品交付周期缩短40%,快速响应东南亚市场需求波动。
产业启示: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进化论
比亚迪的出海轨迹,勾勒出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从2021年的蹒跚学步到2025年的全球领跑,短短四年间,不仅是销量数字的飞跃,更是产业话语权的质变。巴西工厂创造的5000个就业岗位、泰国基地带动的产业链集群、欧洲研发中心培养的本地化人才,这些"授人以渔"的产业输出模式,让中国智造的全球化更具可持续性。
数据显示,比亚迪海外销量占比已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2%,这一比例仍在快速增长。而随着德国、埃及等新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比亚迪正从"产品出口"向"产业出海"全面转型。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工厂建设层面,更深入到标准输出——其刀片电池、e平台3.0等技术已获得多项国际认证,开始反向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制定。
在全球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比亚迪的214.6万辆销量不仅是一个数字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品牌集体崛起的缩影。当欧洲车企还在为电动化转型阵痛时,当日系品牌固守混动技术路线时,比亚迪用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深耕,证明了中国汽车完全有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顶端位置。这场由中国品牌主导的新能源革命,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的权力格局,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确定性。
随着下半年德国工厂的投产和新车型的全球发布,比亚迪有望在2025年冲击400万辆的年度销量目标,继续书写中国汽车品牌的全球化传奇。这场由新能源革命引发的产业变革,正在让世界见证中国智造的真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