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一到冬天,开车的朋友肯定都纠结过一个问题:汽车启动后,到底要不要热车呢?不热车吧,总担心伤车;热车吧,又怕浪费时间和油。今天咱就好好唠唠这个事儿。
我记得去年冬天,有一回着急出门办事,上车后直接点火就走。结果没开出多远,就感觉车子有点不对劲,发动机的声音听起来很别扭,开起来也不顺畅,就像人刚睡醒,还没活动开筋骨一样。后来我才知道,这可能就是没热车带来的问题。从那之后,我就开始认真研究冬天汽车启动热车这回事儿。
咱先说说为啥以前大家都觉得要热车。在过去,汽车用的大多是化油器发动机,冬天的时候,汽油不太容易挥发,启动起来就比较困难,而且就算启动了,开起来也不平稳。所以那时候,让汽车在原地运转一会儿,等发动机热乎起来,就成了开车前的必要步骤。这习惯一代传一代,老司机们都这么做,大家也就跟着学了。
但现在不一样啦!时代在进步,汽车技术也日新月异。现在的汽车,基本都用上了电喷、直喷发动机,这些新型发动机的燃油喷射系统更高效,还有精准的电脑控制系统。就算在寒冷的冬天,它们也能很快进入最佳运行状态,启动起来轻松多了。所以说,以前那种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的方式,对现在的大多数汽车来说,已经不太适用了。
不过,虽说不用长时间热车,但这并不意味着热车就完全没必要了哈。我咨询过专业的修车师傅,也查了不少资料,发现短暂的热车还是有好处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发动机。大家想想,车子停了一晚上,机油都流到发动机底部了。刚启动的时候,要是马上就大脚油门往前冲,发动机里的那些零部件,因为没有足够的机油润滑,就会像干磨一样,时间长了,磨损肯定很严重。所以,稍微热一下车,让机油有时间流到各个部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这对发动机的寿命可是很重要的。
那具体该怎么热车才合适呢?根据我的经验和了解到的知识,一般情况下,启动发动机后,怠速 30 秒到 1 分钟就差不多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咱们可以顺便系好安全带,调整下座椅和后视镜,等这些都弄好,时间也差不多了。然后呢,就可以挂挡慢慢起步了,但刚开始可别急着大脚油门加速,要以比较温和的速度行驶几分钟,让发动机逐渐热起来,达到理想的工作温度。比如说,你可以把发动机转速控制在 2000 转以下,就像带着车子在慢慢活动筋骨一样。等水温表的指针开始上升,差不多到正常范围了,这时候就可以正常驾驶啦。
当然啦,不同的车型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所以最保险的办法,还是翻开自己车子的说明书看看,厂家在设计车子的时候,肯定对它的 “脾气” 最了解,说明书上的建议那肯定是最靠谱的。我之前有个朋友,他买了辆新车,就没看说明书,按照自己的想法热车,结果后来发现车子油耗有点高,去 4S 店检查,才知道是热车方式不太对。所以说,说明书真的很重要,大家可别忽视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特别寒冷的地区,比如说东北的冬天,气温经常在零下十几度甚至更低。在这种极端低温的环境下,热车的时间可能就得适当延长一点了。一般来说,气温低于 -10℃的时候,原地怠速热车 1 - 2 分钟比较合适;要是你的车还配备了 CVT 变速箱,那建议原地热车 3 分钟左右。因为在低温下,CVT 变速箱的油液粘度会变大,如果不充分热车,车子开起来可能会有顿挫感,甚至还会增加发动机的抖动,对车子的损害可不小。
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细节。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冬天冷车启动的时候,发动机的转速一般会比较高,可能会达到 1200 转左右,而且声音也会比平时大一些。这其实是汽车的自我保护机制在起作用,目的是让发动机通过提高转速,多释放一些热量,尽快达到正常工作温度。不过这种高怠速状态不会持续太久,一般 10 分钟左右,怠速就会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大家看到冷车启动时发动机转速高,不用太紧张,这是正常现象。
总之呢,冬天汽车启动后,热车还是有必要的,但不用像以前那样长时间原地怠速热车了。咱们采用正确的热车方式,既能保护好自己的爱车,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又能节省燃油,减少尾气排放,多好呀!
好啦,关于冬天汽车启动热车的事儿,今天就跟大家聊到这儿。希望我的这些经验和知识,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们还有什么其他关于汽车的问题,欢迎随时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交流探讨。记得给我点个赞哦,祝大家开车出行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