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6日,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2024年11月5日,在车路协同创新发展论坛上,南京莱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卢长春就《车路云一体化平台中的技术创新与应用》做主题分享,本文系现场演讲整理而来,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一、发展现状
政策指引及整体需求。
近五年,中共中央、各部委、地方政府密集出台超200项相关政策文件。从近年发布的政策可以看出,车路云一体化从技术验证,逐步发展为产业链,再涉及社会经济以及民生发展方面,尤其是2024年1月五部委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包含了基础设施体系化建设,并对与群众出行切身相关的出行工具、出行服务、出行管理、信息安全等提出了相关要求。
车路云一体化产业链中包含了政府管理部门、拥有技术的实体企业,以及社会公众,其中政府部门相当于一个枢纽,通过政府管理部门的牵引让车路云一体化快速发展,而且政府部门有更高的权限调动社会企业和社会资源来推动产业发展。
当前问题。
车路云一体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一是商业闭环探讨中,虽然目前已有可行的产业化落地案例和成功的商业闭环思路,但在面向全量的发展情况下,其商业闭环的构建仍处于探讨阶段,缺乏清晰的盈利路径和可持续的运营模式;二是数据要素增值不明确,车路云一体化打通的是整个社会的数据资源,需要进一步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数据的价值实现数据增值;三是建设与应用不明确,经过对试点城市的跟踪调研,我们发现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与应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明确之处,包括建设标准不统一、应用场景不明确、系统功能实现困难等方面。
我认为可以从数据要素实现三个问题闭环,假如数据统一了,那么商业逻辑、数据要素增值、建设规范和建设标准也能实现统一,接下来从业务角度来探讨车路云一体化的建设与应用。
二、整体方案
建设思路。
莱斯信息的车路云一体化整体方案聚焦于数据的价值挖掘与高效利用,推动数据成为驱动交通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要素,主要包括全域感知体系、数据服务体系、协同服务体系、示范标准体系等建设内容。
总体架构。
构建了“1+1+1+N+1+1”的总体架构,即搭建“1”个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车路协同智能基础设施环境;“1”个涵盖5G、V2X等内容的配套网络设施;“1”个支撑运营调度和政府监管的“车路云一体化”云控平台;“N”个融合业务示范应用;“1”套安全认证体系;“1”套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
三、创新应用
围绕全域感知体系、数据服务体系,协同服务体系以及示范标准体系,我们构建了全面覆盖、高效协同的路侧智能环境,建设集数据融合、智能分析、高效调度与安全保障于一体的云控基础平台,支撑智能网联车辆运营监管系统,并面向车路协同的信号自主管控系统、停车充电(储能)一体化系统等业务应用。
云控基础平台。
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安全合规等模块构建核心数据能力层,对数据进行汇聚融合,并建设应用层,为监管机构、企业、公众提供基础信息管理、出行服务、网联车辆管理等典型应用。
另外,基于大数据云原生以及AI等技术构建了数据底座,形成数据算力中心,算力中心能够汇集车端、路端、云端海量数据,支撑海量运算及业务应用,同时云控基础平台能够为数据要素增值,形成全价值链数据资产,为未来商业化应用做好基础铺垫。
重点车辆监管。
传统的卫星定位技术能够提供定位信息,但获取不到相关的运行状态数据,而车路云一体化体系能够采集到微观数据,可以精准判断重点车辆运行的实时状态,比如出现变道、加减速、违停等情况,通过实时状态数据对重点车辆进行轨迹跟踪和安全预警,支撑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违法取证和运营评估。
另外,针对传统车辆与自动驾驶车辆进行网联化改造,通过部署先进的智能车载终端,实现车辆与云控基础平台的无缝连接,为智能网联车辆的运营监管提供精准、实时的信息服务,大幅提升公交、公务、出租等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与效率,推动交通出行向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信号自主管控。
车路云一体化所带来的微量数据能够为信号控制提供更精细的数据分析,得到网联数据后,不仅可以做到路口与路口之间的OD分析,还能做到路径级的OD分析,也就是能推演行人在上一个路口直行,那下一个路口是左转还是右转。
基于此数据体量研发动态车流OD反推估计与实时推演技术,实时判断路网运营状态,在将网联数据和非网联数据进行整合和反馈的情况下实现点、线、面控制策略的调整,并能实现场景化、多层次的信号控制优化。
目前我们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应用,尤其是绿波领域,在试点应用过程中采用仿真模拟手段,快速获取所有网联车辆数据后,可以获得每辆车精确的路过时间,换句话说,未来信号控制可能不仅仅是秒级上的控制,控制力度会更加细致,调整间隔会更加灵活。
设备方面,还研发了面向路侧的核心设备,即智核,通过智核实现路侧数据的汇聚融合。目前,智核支持同时接入16路视频、4路毫米波雷达,以及信号机、传感器、气象检测器等10余种路侧设备,打破了信息孤岛,建立协作的闭环通信链路,保障了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云平台之间的信息交互。
停车充电(储能)一体化。
可以把动态充电需求采集可以进行系统平衡和决策,并结合沿途停车场停车位、充电桩、充电排队情况,动态判断哪个区域更方便充电并且给车主推送相关信息。此外,为网约车运营企业制定了储能式设计,运营企业可能更关注运营成本,通过停车平台将停车和运营融合,再结合储能应用,打造停车充电储能一体化业务,减轻企业运营成本,目前部分技术已在相关城市试点。
最后总结一下,从政府或运营角度来看,数据是核心,数据资源包含多个方面,比如运营商网联车数据、数字感知数据、运营场景产生的数据等,通过数据整合和融合,将数据治理和资产化后能够服务的对象有很多,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出行服务部门、科研部门等,通过打造整体数据链,我们认为数据是车路云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商业闭环的直接表现,做好数据闭环,其实能够给当前建设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带来一定的可参考性,而且也可能是未来在商业闭环过程中能够有效见到的比较可观的产业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