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二季度,小米继续高歌猛进。
根据小米集团(HK01810)8月19日发布的财报,二季度其营收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大增75.4%。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小米连续3个季度营收破千亿,同时也是连续2个季度经调整净利润破百亿。
在19日当晚举行的业绩电话会上,小米总裁卢伟冰进一步介绍,小米集团毛利率达到了22.5%,同比提高了1.8个百分点,二季度竞争环境非常激烈,但小米各条业务线都在稳健成长。
具体来看,手机×AIoT分部收入947亿元,同比增长14.8%,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5亿元,出货量连续8个季度正增长,连续20个季度稳居全球前三;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44.7%,创历史新高,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大增66.2%,实现量价齐升;互联网服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10.1%。
外界对小米的关注点仍然主要集中在汽车上。根据财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234%,创历史新高。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了81302台,截至7月10日,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已超过30万台,且在7月实现了首次月交付突破3万台。
同时,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结合二季度小米汽车交付数据,相当于每卖一辆车亏损约3690元,相比去年全年每卖一辆车亏损4.53万元,如今已仅剩一个零头。
“按照当前的势头有望在下半年单月或单季盈利。”卢伟冰在电话会议上显得很乐观,但他也表示,过去三年多小米累计投入超300亿元,累计亏损仍巨大,全面盈利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从去年至今,汽车行业的“内卷”和“价格战”现象频出,对此小米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世伟也在电话会议中表示,小米承诺在汽车行业不参与价格战,不参与内卷。“如果产品做得没有竞争力,最后只能去拼价格,只能去拼促销,我觉得毛利率自然起不来。”
二季度末,小米正式推出SUV车型“小米YU7”,并创下了开售18小时锁单量突破24万台的行业纪录。卢伟冰认为,YU7延续了SU7的亮眼表现,再次创造了“小米式”的爆款奇迹,展示了小米模式和方法论的强大。
他还透露,小米已正式决定,小米汽车预计在2027年正式进军欧洲市场。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家电领域的突破。财报显示,小米二季度空调产品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速超60%,冰箱产品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速超过25%,洗衣机产品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智能大家电收入同比猛增66.2%。
小米家电业务的崛起也引起同业的关注。就在8月18日晚,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发微博驳斥有关“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的说法,称格力空调线上销量仍领先。
在电话会议上,小米高管也对大家电业务竞争进行了回应。“虽然说近一年行业价格战比较激烈,但你会发现小米空调平均单价又涨了差不多200元。”卢伟冰认为,行业价格战对小米可能略有影响,但阻挡不了大家电业务的步伐,小米不会参与价格的内卷。
卢伟冰表示,家电业务板块按照年初预算目标来看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基本能圆满完成制定的目标。“小米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自己认为我们应该到达的这样的一个天花板。”他认为,小米家电业务在中国市场还有几倍的成长空间。
尽管汽车与家电非常亮眼,但小米的“基本盘”仍是手机。
今年二季度,小米发布了自主研发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以及搭载该芯片的手机小米15s pro及小米平板7 Ultra和小米平板7S Pro。这让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中国大陆第一家具备自主研发设计3nm旗舰芯片的科技企业。
二季度小米新机国内市场激活量1150万台,市场份额为16.8%,登顶国内第一。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4.7%,但根据小米财报的披露,其全球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仅有0.6%。
“手机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大盘几乎没有增长,品牌格局在中国市场品牌格局还非常焦灼。”卢伟冰称,相信随着国际市场基础建设完善,本地化经营深化,新零售突破,小米和市场前两名的差距会进一步缩小。
他也再次谈到了手机高端化,表示高端化突破要有硬核技术,所以小米自研芯片非常重要。“我们相信芯片是消费电子领域核心竞争力,也是根技术,未来应用自研芯片的公司和没有自研芯片的公司,在能力上会是代际差距。同时也必须抓住AI变量机会,从底层模型突破。”
南方+记者 葛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