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这回可是玩了个大的!技术换不来,就反手加税?这操作,简直让人惊掉下巴!土耳其这是想在歼-35技术合作上碰了钉子,转身就对中国的电动车和光伏发起反倾销调查,这“报复”来得也太快了吧!
几个月前,土耳其还主动找上中国,表示非常希望在歼-35项目上共同推进,特别是希望能拿到完整的核心技术。中国这边呢,虽然愿意合作,但关键的技术和核心部分根本不会松手。双方争了很久,土耳其态度强硬,但中国这边就是不松口,这场谈判就这样谈崩了。
刚过没多久,土耳其就转身整出这套“反倾销调查”,直接锁定中国电动车和光伏。这土耳其,是不是有点“输不起”的感觉啊?
不过,中国电动车和光伏在土耳其市场那可是销量猛得很!像比亚迪、蔚来这些品牌,靠着价格和技术成了市场主角,让本地和其他国际品牌都很被动。光伏板更不用说,几乎新建电站的主力都来自中国企业,比如隆基和晶科,价格方面也极有竞争力。
土耳其的本地品牌呢,不太行啊!新能源汽车一年才交付几千辆,整条产业链也没起来,光伏方面能力就更有限了,大部分原材料和技术都得从外边弄。
面对这样的局面,土耳其采取加税措施,想给本土企业赢来喘息时间。但效果能有多大呢?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中国企业也不是没准备,像比亚迪就在土耳其开了工厂,把不少生产环节放在本地,工厂本地化水平高。真有加税的话,多请点当地工人分分钟就搞定。
做光伏的企业压力更小,土耳其市场本来就离不开中国的产品。一旦加税,受影响的反而是土耳其老百姓,电价上涨很难避免。这土耳其,是不是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感觉啊?
其实早些年美国也用过类似招数,那个时候土耳其想换F-35的核心技术没换来,还绕过美国去买了俄罗斯的系统,结果被踢了出来,钱也没少亏。现在把相同策略搬到中国依然吃不开,毕竟中国新能源领域一直都在靠自身技术积累打市场,中企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别人学不来。
市场规则不是通过行政命令就能轻易改变的,即便给中国商品加了税,土耳其自己的电动车和光伏板还是造不出来,市场选择也没有更多。如果把中国企业挤走,这些工厂也可以搬到周边其它国家,到头来吃亏的还是土耳其。
土耳其如果真的想高质量搞新能源和制造业,单靠加税保不住什么,关键还是要想着怎么合作,怎么把自己的技术能力拉起来。当下全球产业链越来越紧密,靠封闭和保护注定是行不通的,长远看合作共赢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