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起关于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桩的两大标准《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安全要求》(GB 39752—2024)和《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安全要求》(GB 44263—2024)开始实施。新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供电设备和充电系统的安全水平,保障电动汽车用户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仅就600KW以上直流充电桩中的PFC模块电流检测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直流快充(DC Fast Charging)是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中的一种高效充电方式,能在短时间内为车辆补充大量电能,显著提升充电效率,其原理是将交流电转换为高压直流电(通常300-900V),绕开车载充电OBC,直接输送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组。现在市面上超快充桩(如 480kW、600kW)甚至能实现 “充电 5 分钟,续航 200 公里”,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1、功率变换模块:作用是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电池所需的高压直流电,是实现快充的核心动力源。
2、控制系统:协调充电桩各模块工作,与车辆 BMS(电池管理系统)通讯,动态调整输出电压、电流,确保充电安全与效率。
3、散热系统:高功率快充时,功率模块会产生大量热量(如 600kW 充电桩每小时散热需求可达数十千瓦),温度过高会导致器件损坏。400KW以上超充桩采用水冷为主的液冷散热器。
4、输入输出保护装置:
在超充桩的功率变换模块中,电源模块是实现电能转换与功率输出的核心单元,直接决定了超充桩的功率等级、转换效率和稳定性。它通常以模块化设计存在,例如600kW桩往往由多个100-150kW模块并联组成,通过组合实现超高功率输出(如 480kW、600kW 甚至 1000kW 以上)。
电源模块是一个集成化的 “电能转换单元”,核心结构包括以下部分:
在超充桩的整流单元中,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 是核心技术之一,其作用是改善电网输入电流的波形,提高功率因数,减少对电网的谐波污染,同时提升电能转换效率。其性能直接影响超充桩与电网的兼容性、运行效率和功率稳定性。超充桩中常用的 PFC 技术分为无源 PFC和有源 PFC,其中有源 PFC 因性能优势成为主流,无缘PFC几乎不存在于超充中。
在 PFC电路中,电流检测是通过实时采集输入电流,为控制芯片提供反馈信号,确保输入电流波形跟随电压波形呈正弦曲线,从而实现高功率因数和低谐波。
1. 波形跟踪:使输入电流波形与输入电压波形同相位(正弦化),确保功率因数接近 1。
2. 限流保护:实时监测电流峰值或有效值,防止电路因过流(如负载突变、短路)损坏。
3. 谐波抑制:通过精确检测电流畸变,调整开关器件的控制策略,降低总谐波畸变率(THD)。
PFC电流检测对象与场景
PFC 电路中需检测的电流主要包括:
根据检测元件的不同,PFC 电流检测主要分为电阻采样、电流互感器、霍尔传感器三类,以下是三类方案的对比:
PFC 电流检测是 “波形校正” 和 “系统保护” 的双重核心。新国标下,电阻采样因其易产生功率损耗,发热明显等问题已经不大适合超充;电流互感器(CT)需补偿电路或与其他检测方式结合,才可以满足新国标对充电效率和电能质量的要求;霍尔电流传感器契合新国标要求,是较优选择。其电气隔离、高频特性好,精度和线性度满足功率优化与安全保护需求,可胜任 800A 大电流及高频开关电路检测。
AN3V PB35/55系列,是芯森电子专为大电流检测场景精心打造、全新量产的开环霍尔电流传感器产品。
该系列产品精准聚焦电源、光伏、储能等行业领域,深度契合这些领域对电流测量所提出的高可靠性与高
一致性的严苛需求。AN3V系列新品主要包括AN3V PB35/PB55等多个型号,覆盖从80A到200A的额定测量范围。不仅保证了测量精度,还大幅提升了动态测量范围,可靠性提升,线性度优异。
特性
n EC 60664-1:2020
n IEC 61800-5-1:2022
n IEC 62109-1:2010
参数特点:
产品尺寸:
新国标下的600kW以上的直流快充桩,其澎湃动力源自模块化电源的高效转换,而PFC模块作为“能量入口”,其稳定高效的运行离不开精确、快速且安全的电流监测技术。以AN3V为代表的开环霍尔电流传感器ASIC方案,凭借其零损耗、微秒响应、原生隔离及高集成度的综合优势,已成为支撑新一代大功率PFC电路的主流元器件选择之一。它们如同精密的“电流哨兵”,默默守护着PFC模块的高效运转,为新基建的超快充网络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