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一则国产C919关于“要花多少年才能交完订单”的话题,悄悄在不少国人的小圈子中蔓延。
截止到2024年末,该飞机的交付数量也只是来到了16架。
如果真想将报道的1500架订单全部搞完,足足需要93年,哪怕后面搞产能大升级,短时间内完不成,也已成为了不少国人的共识了。
要知道,空客人家可是能一年起飞700架飞机,波音虽然比不上前者,但一年2、300架也是跟玩的一样。
这让不少网友哀叹,如此龟的效率,这要什么时候才能追上空客与波音呢?
C919
别被1500架吓住!真实压力没那么大
打开订单报告,订单1500架的数字确实亮眼,但再往下翻会发现关键细节。
这1500架里,有不少都是意向框架协议。
说白了,就是未来5年我考虑采购你20架飞机,然而并不锁定交付时间,也不明确付款比例。
真正有法律效力、标注了2025-2030年交付的确定订单,其实并没有那么多。
国内三大航的订单最具代表性。
报道
2021年,中国东方航空率先与商飞签约,100架C919的订单里,明确2022-2027年每年交付20架,这是商飞现阶段产能规划的核心依据。
可别小看这20架,其实已经很厉害了。
哪怕是波音空客,初期也只优先服务核心客户。
1967年波音737首飞时,前3年只给美国西南航空交付了15架,直到产能稳定后才开放其他客户订单。
反观我们,上来就是20架,可见“马力”开得有多足了。
看清订单的虚实比例,就不会被93年交付的噱头误导。
对C919来说,几百架确定订单是压舱石,而非包袱,这也为它的产能爬坡留足了空间。
C919
年交16架是产能差?看波音空客起步史,C919其实在抢进度
“年交付16架,连波音零头都不到”。
类似的吐槽常出现在评论区,但很少有人提航空业的起步规律。
1967年波音737首年交付4架,1988年空客A320首年交付15架。
而C919从2022年底首架交付,到2024年全年交付16架,2025年目标50架,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两大巨头的初期节奏。
2023年,在C919刚完成商业首飞时,上海浦东的新总装基地就已开工。
C919生产车间
这座占地2000亩的基地,专门设计了双线总装流程,一条线负责机身对接,一条线负责航电调试,预计2026年投产后,单条线月产能就能达到10架。
对比空客天津工厂,2008年投产时,月产能仅2架,花了8年才提升到月产6架,C919的产能扩张速度明显更快。
再看具体差距的变化。
2024年C919交付12架,波音348架、空客766架,差距分别是29倍和64倍。
C919
可若2027年C919实现150架年产能,届时波音预计年交付400架、空客800架,差距将缩小到2.7倍和5.3倍。
这种差距递减的趋势,比单纯的数字对比更有意义。
航空业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产能,波音空客用了几十年才达到如今的规模。
C919用两年时间走完了巨头初期三年的路,这份抢出来的进度,正是它未来追平对手的底气。
C919
C919是组装机?
而除了速度慢以外,“国产C919是组装机”,也常常被不少网友所吐槽与波音、空客之间的差距。
可只要翻开波音787的供应链清单,就能发现这种质疑有多双标。
c919
波音787的机身前段来自意大利,机翼来自日本,发动机来自美国GE和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自主生产的部分仅占70%。
而空客A350更甚,尾翼来自西班牙,航电系统来自法国泰雷兹,自主率不足65%。
C919的国产化其实藏在关键部位。
在商飞上海复合材料中心,工作人员展示过C919的机身壁板。
C919
这种由国产T800碳纤维制成的材料,比传统铝合金轻30%,强度却高2倍,而且从原材料到成型工艺,全由中国建材集团自主研发。
目前,C919的机身结构、内饰、起落架舱门等核心部件,已实现100%国产,这些都是决定飞机安全性的关键部分。
最受关注的发动机问题,也有了明确时间表。
2025年3月,中国航发集团董事史坚忠就曾透露,国产CJ-1000A发动机的运行吧表现相当好,甚至达到了远超预期的表现。
报道
按照计划,CJ-1000A将在2025年末完成认证,2027年开始小批量装机,届时C919的国产化率将突破80%,彻底摆脱对CFMLEAP-1C发动机的依赖。
所谓国产化率,从来不是100%自产的偏执,而是关键技术可控的底气。
C919的路径,既是全球化分工的必然,也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可控的务实选择。
C919
何时能追平?
因此,谈到C919追平波音空客,从来都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
2027年,上海新总装基地将满负荷运转,年产能达到150架。
到时候CJ-1000A发动机完成适航认证,开始批量装机。
而东南亚市场的订单有望突破50架,C919的年交付量将达到空客2024年产能的20%,基本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第一步。
不仅如此,根据EASA的审查进度,C919有望在2028年拿到欧洲适航证,2029年进入中东、非洲市场。
报道
届时,C919的国际订单占比将突破20%,年交付量达到300架,接近波音737系列的年交付量,在全球窄体客机市场的份额将提升至10%。
等到了2043年,波音预测,中国民航机队规模将达到9740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可以说,中国航空市场的需求,是C919最大的靠山。
当全球每三架新交付的窄体客机中就有一架飞向中国时,C919追平波音空客,不过是时间问题。
信源:身边24小时 2025年8月21日关于“江苏无锡:立足“长期主义”抢抓“黄金窗聚链成群绘就空天产业“新蓝图””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航空工业从来不是比谁造得快,而是比谁走得稳。
从2008年C919立项,到2017年首飞,再到2023年商业运营,中国用15年走完了欧美国家30年的路。
从年交付12架到目标150架,从国内航线到东南亚市场,C919的每一步都踩在稳的节奏上。
这架国产大飞机,承载的不只是打破波音空客垄断的期待,更是中国高端制造业从组装到自主的突围。
C919不需要用93年证明自己,它需要的只是时间。
而时间,从来都站在脚踏实地的追梦者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