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财报会还拍着胸脯说“Dojo明年大规模运营”,这个月就发帖子宣布“走进进化死胡同”—马斯克这翻脸速度,比翻书快三倍,比特斯拉股价跌得还急。要知道,Dojo可是他2021年“人工智能日”上吹下的“宇宙级牛皮”:“特斯拉不是车企,是AI巨头!”结果四年烧了上百亿,芯片难产、良率暴跌、团队跑路,最后只能一句“资源整合”轻轻带过—合着千亿AI梦碎,就跟丢垃圾似的说扔就扔?
这事儿说穿了,哪是什么“进化死胡同”,分明是马斯克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后的“紧急止损”。特斯拉现在啥处境?造车卖不动,赚钱越来越难—今年二季度营收同比降12%,净利润降16%,美国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75%跌到不足50%。美国人不买账就算了,欧洲销量更惨,上半年同比暴跌33%,个别月份直接腰斩—别人的电车卖得越火,特斯拉的车就越像“过气网红”,摆在4S店里积灰。
钱袋子瘪了,马斯克可不就得精打细算?过去左手搞Dojo超级计算机,右手搞HW车载芯片,美其名曰“双手抓双手硬”,实则俩项目抢资源、烧钞票,活像两个嗷嗷待哺的吞金兽。现在造车主业都快揭不开锅了,只能把“合并同类项”搬出来—美其名曰“集中资源搞AI5、AI6”,说白了就是:Dojo这赔钱货养不起了,请它卷铺盖走人。
“画饼大师马斯克翻车记”—从“人工智能巨头”到“造车都费劲”.
马斯克这人,最擅长给世界画饼—2021年“人工智能日”那场发布会,他站在台上,身后大屏幕放着D1芯片的酷炫动画唾沫横飞:“Dojo将收集全球特斯拉车辆的视频数据,训练最强自动驾驶模型!未来,特斯拉是机器人汽车公司!”那会儿ChatGPT还没出生,CNN模型正流行,台下媒体、投资人听得眼睛放光,仿佛已经看到特斯拉股价冲上月球。
结果呢?四年过去了,D2芯片还在娘胎里难产—性能没达标,量产更是难如登天。反倒是特斯拉自己的车载芯片“偷偷逆袭”—HW系列改名叫AI系列后一路开挂,AI5芯片直接把“训练+推理”全干了。马斯克嘴硬说“AI5相当于D3”,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之前吹的Dojo技术路线太蠢,现在换条路走,大家假装D3已经出来了哈。
最讽刺的是,Dojo刚发布时,马斯克把它吹成“特斯拉超越谷歌、OpenAI的核武器”,结果四年烧了上百亿,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反倒是特斯拉的老本行造车,被他折腾得越来越拉胯—美国政府叫停电车补贴,买特斯拉突然不划算了;他自己跑去“从政”又跟特朗普撕逼,搞得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美国人现在看见特斯拉车标,可能先想起他在社交媒体上骂人的样子。
销量跌、股价跌、钱难赚,马斯克这才发现:画饼填不饱肚子,吹牛逼付不了芯片钱。Dojo这种“短期内看不到回报”的“远期梦想”,自然成了第一个被砍的祭品。
Dojo的“技术作死手册”—激进到离谱,连台积电都救不了.
Dojo项目死得冤不冤?冤,也不冤。冤在它确实承载了马斯克的“AI野心”,不冤在它从设计那天起,就写好了“作死剧本”。
第一个作死操作:搞“没有缓存的双层储存系统”。这设计听起来挺酷炫—优化计算密度、降低功耗,理论上效率拉满。但现实是:没有缓存,数据调取就像没装导航的司机在陌生城市瞎逛,延迟高到离谱。自动驾驶系统要的是“实时反应”,结果Dojo处理数据慢半拍,难不成让特斯拉车主边开车边等它“思考人生”?
第二个作死操作:“无胶化晶圆级互连”。简单说就是把25颗D1芯片拼成一个5X5的阵列,想冲破超算的通信瓶颈。但这玩意儿制造难度堪比“在针尖上绣花”—25颗芯片里有一颗有瑕疵,整个阵列直接报废;布线稍微歪一点,整个集群全完蛋。结果就是良率低到吓人,规模化部署的成本高到能让财务总监哭晕在厕所。
对比一下“别人家的孩子”AI5芯片:台积电3纳米成熟工艺,良率高、性能强,因为要“上车”所以生产规模大,成本直接摊薄。Dojo呢?小规模生产、良率低、工艺激进,造出来的芯片比黄金还贵。马斯克再有钱,也经不住这么造—毕竟特斯拉现在卖车都快不赚钱了,哪来闲钱给Dojo“交学费”?
技术路线选错,就像南辕北辙—方向错了,跑得越快,死得越惨。Dojo的工程师可能觉得自己在搞“颠覆性创新”,结果创新成了“颠覆自己”。马斯克现在说“关闭Dojo是为了集中资源”,不如诚实点:这破技术我搞不定,钱也烧不起了。
人才跑光、高管离职—特斯拉的“树倒猢狲散”连锁反应.
Dojo项目负责人彼得·班农离职那天,媒体就知道:这事儿凉透了。班农是马斯克的“老班底”,2016年就跟着他干,直接汇报、亲自主导Dojo—连这种核心人物都跑了,项目不散才怪。
但这不是个例,而是特斯拉“人才大逃亡”的缩影。2023年D2芯片良率卡在37%死活上不去时,Dojo核心团队就开始“集体叛逃”—负责人格涅什·文卡塔拉马南带着20多个工程师出走,直接创办了“竞争对手”Density AI,业务跟Dojo一模一样,简直是“贴脸开大”。
更要命的是,特斯拉元老级高管也在“排队走人”:马斯克的“知己”奥梅德·埃夫沙尔走了,北美人力资源总监詹娜·费鲁阿跟着走了;“擎天柱”机器人团队负责人、电池高管、首席电池工程师……能跑的都跑了。这些人可不是普通员工,是跟着马斯克从特斯拉低谷期爬上来的“功臣”,现在集体“用脚投票”,说明什么?
说明大家看透了:马斯克的“激进梦想”越来越像“空中楼阁”,特斯拉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再待下去可能连年终奖都拿不到。人才是技术的根基,根基都散了,Dojo这种需要顶尖人才死磕的项目,不死才怪。
“合并同类项”是遮羞布?特斯拉只剩AI5这根救命稻草.
马斯克说关闭Dojo是为了“合并同类项”,集中资源搞AI5、AI6。这话听着有理,实则是“技术路线失败”的遮羞布—如果Dojo真能如期量产,他会舍得砍吗?
AI5芯片确实是特斯拉现在的“救命稻草”:台积电3纳米工艺,良率高、性能强,还能大规模装车摊薄成本。马斯克把宝押在它身上,既是无奈,也是唯一的选择—造车赚不到钱,只能靠芯片“讲新故事”;Dojo死了,只能吹AI5能让自动驾驶“秒变L5”,让Robotaxi早日上路。
但AI5真能救特斯拉吗?悬。首先,AI5要2026年底才量产,现在八字还没一撇,能不能如期出来都是未知数;其次,自动驾驶监管越来越严,佛罗里达州法院刚判特斯拉对Autopilot致死事故担责33%,赔偿2.43亿美元,FSD推广本就困难重重,AI5就算性能再强,过不了法规这关也是白搭。
更根本的问题是:特斯拉的核心矛盾是“赚钱能力下降”,而不是“芯片不够强”。就算AI5大获成功,自动驾驶真的实现了,也需要时间转化为销量和利润。但特斯拉现在等得起吗?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被蚕食,留给马斯克的时间,可能比D2芯片的良率还低。
给所有“自研芯片”老板的一课:梦想很性感,现实很骨感.
Dojo之死,给所有想靠“自研芯片”逆袭的老板提了个醒:这行当不是“有钱就能砸出来”,更不是“吹牛逼就能成”。
技术上,激进创新要付出代价。Dojo的“无缓存”“晶圆级互连”听起来很前沿,但脱离了工程落地能力,就是“纸上谈兵”。反观AI5的成功,恰恰是因为它“走了老路”—用成熟的台积电工艺、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先解决“能用”,再追求“完美”。
商业上,资源分配要拎得清。马斯克左手抓造车、右手抓芯片,结果两边都没做好—造车分心导致销量下滑,芯片分心导致Dojo难产。企业资源就像蛋糕,想吃的太多,最后可能一口都吃不上。
最重要的是:自研芯片不是“炫技”,是“为业务服务”。如果芯片不能帮企业赚钱、降本、提效,再先进也是白搭。特斯拉造芯片是为了让车更好卖,结果Dojo烧了四年钱,车卖得更差了,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失败。
结语:马斯克的“断臂”救不了特斯拉,务实才能活下去.
马斯克挥刀砍Dojo,与其说是“战略聚焦”,不如说是“被逼无奈”—造车亏到没钱烧,芯片项目只能砍;技术路线走不通,只能换条路假装“进化”。
但特斯拉真正的危机,从来不是“少了一个Dojo”,而是马斯克沉迷于“画大饼”,忘了企业的根本是“活下去”。造车卖不动就想靠AI翻盘,芯片搞不定就换个名字继续吹,这种“逃避现实”的操作,救不了特斯拉。
Dojo死了,但它留下的教训很鲜活:在商业世界里,梦想可以有,但不能当饭吃;技术可以激进,但不能脱离现实。马斯克要是真想让特斯拉活下去,与其琢磨“AI6能不能当D4”,不如先想想怎么把车卖出去—毕竟,车卖得动,才有资格谈“未来”;钱赚得多,才烧得起下一个“D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