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吧,很难说增程到底是个宝藏,还是个坑。
就在前几天,智己亮相了一款增程版的 LS6 ,半小时小订一万,好像又回到了当初纯电品牌被增程随意践踏的时代?
紧随其后,广汽埃安的亲戚昊铂也抓住了这个 timing ,赶紧发布了昊铂 HL 的增程版。
而如果大伙儿再等等,还能有幸看到小鹏的增程车。因为在上一期工信部爆料里,就有小鹏 X9 增程版的信息,估计离亮相也不远了。
总之,智己、昊铂、小鹏,再加上之前零跑、深蓝、阿维塔这些前辈,大家从纯电赶来做增程,都有美好的未来。
然而现实真是这样吗?一边是纯电品牌争先恐后做增程,而另一边,则是增程品牌疯狂逃回纯电。
就在大 A 突破十年新高的同时,增程车销量却似乎有点涨不动了。
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 7 月份,增程汽车(EREV)的零售销量只有 10.2 万辆,同比去年,降幅高达 11.4% ,相比之下,纯电可是涨了 24.5% 。
而如果再看前几个月,除了今年 4、5 月,问界 M8 冲了一波销量,你会发现增程的增幅永远都是最吊车尾的那个。
更别说在新势力里,纯电和增程的比例也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从去年的 43:57 ,变成了现在的 64:36 。
种种迹象表明,增程正在被纯电替代。
如果咱们再把七月车企的销量全部摊开,你更能体会到纯电派和增程派之间此消彼长的态势。
比如像小米和小鹏这样的纯电势力,因为出了几个爆款,一个月已经能卖 3 万多辆,相比去年至少增长了两倍。
而另一头,增程派的问界和理想却都有点蔫了。
其实问界呢,在今年 4 月也出了一个爆款,就是刚才说的问界 M8 。但结果吧,不仅一拳打残了理想,另一拳也砸在自己脸上。
M8 在从月销 2 千到月销 2 万的同时, M9 又从月销 1.5 万回到了 1 万,销量和去年比几乎没啥长进。
那理想呢? 7 月理想销量更是同比跌了 39.7% ,这战绩,放在王者都是要被队友举报的。
可能是去年卖得太好,又或者高仿的竞品太多,不论 L6、7、8、9 ,在今年都备受压力。理想只能在 MEGA 之后,选择继续把未来交给纯电。
所以在新势力品牌里,小米和小鹏正在挑战问界、理想的地位。
不过,这里咱们还漏掉一个大佬,那就是零跑这样并非完全纯电,也非完全增程的中间派,这个月它交付了 5 万辆,已经没有对手能按得住了。
但大伙儿可能想不到,被称为 “ 小理想 ” 的零跑,其实销量增长主要靠纯电。去年零跑就提过,它的纯电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 70%,而今年必然会更多。
比如 C11 在改款后,纯电销量占比达到了 80%。甚至最近上市的爆款车型 B01 和 B10,压根就没有增程版本。
那这么说,增程是真的不香了?
我只能说,错的不是增程,而是这个世界,要怪就怪纯电车越来越便宜了。
作为一个体验过门店一线工作的男人,脖子哥深知终端价格的重要性,有人可以为了 100 块钱的优惠,和销售经理侃上一整天。
而在过去,同一辆车增程和纯电版本的差价,可能会有 3-4 万人民币,增程的诱惑比听讲座领鸡蛋还要大。
就比如 2022 年的岚图 FREE ,增程版和纯电版相差整整 4 万,但除了动力总成以外,配置几乎没有区别。
然而到现在,市面上的差价逐渐降到 1 万左右,甚至越来越多车企选择油电同价,就说理想 i8 的一波降价,配置比增程还香,再想到买增程还要花油钱,增程就只能增加痛苦的里程了。。。
而要说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必然离不开锂价下跌。
过去这几年,随着全球扩产,碳酸锂价格从每吨 24 万跌倒了 8 万,你找遍所有技术指标,都没找到能回本的信号。
所以,电池成本理所当然不断走低,电池更小再也不是增程的优势。
那么增程剩下的底牌,就只有续航焦虑了。
但不知道大伙儿发现没有,如今买增程车越来越像是办健身房的卡,最终都成了用来缓解焦虑的手段。区别在于,健身房会跑路,增程器只发电。
而对纯电车主来说,续航却好像越来越不是个事儿。因为身边的充电桩越造越多,甚至有点太多了。
根据 2024 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36 座主要城市中心城区的平均公共充电桩密度,已经达到每平方公里 34.3 根,差不多 1 根充电桩对应 7 台车。
要知道,这还没算上私人的,其实私桩的数量更多,大约占到总量的 74.5% 。在三、四线城市,虽然公桩数量不多,但私桩会更加主流。
同时,因为原材料便宜,电池续航还在不断做大。
2023 年,Model Y 后驱长续航版的 CLTC 续航是 688km ,而目前最新的 Model Y L 加到了 751km ,甚至 Model 3 已经干到了 830km 。
也就是说,电车完全能满足城市通勤,甚至已经克服了中短距离的长途出行,关键电价还更低。
而另一方面,增程器对电车续航的补充固然有用,但其实很多人增程开久了,会发现自己也没有那么需要增程。
就比如在 2024 年理想统计的行驶里程里,纯电驱动里程几乎是燃油里程的两倍。而按照 J.D.Power 的数据,在日常行车中,理想 85% 的增程车主只使用 150km 的纯电续航。
因为充电便宜,大伙儿能用纯电就只用纯电。这么一来,对这些拿增程当纯电来开的人来说,续航焦虑反而又转移到了他们头上。
所以,现在的增程车,已经不再尊重小电池了。
过去理想用 52.5 度的大电池,换来 280km 纯电续航,被行业称为良心。而现在,这都能被喷太抠。
就比如咱们开头讲的智己 LS6 ,用了 66 度的电池,撑起 450km 的续航,昊铂 HL 也用 60 度电池,整出 350km 续航。
而后的小鹏,续航同样也不会短。与其说它们是增程,不如说是抬着油箱的纯电,增程器的作用可能越来越小,真就成了挂件。
那么老师,今年的增程车还能买吗?
这就得看你到底怎么用了。我觉得增程和纯电,差的还是最后长途出行那一关。
如果你是真的焦虑,那么完全没必要省那点加油的钱,而如果你是假装焦虑,我建议你还是先去趟医院。
总之,增程还会存在很久,只不过它正在回到原本 “ 过渡产品 ” 该待的位置。
撰文:TC
编辑:脖子右拧 & 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乘联分会 | 2025年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2024 年《中国主要城市充电基础设施监测报告》
汽车公社 | 增程,难卖
从领跑到掉队,理想汽车迎来2025新困局
这到底是不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