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车/Jasper
当江淮和华为联手的时候,外界几乎一眼就能看懂其中的“算盘”,江淮想借助华为的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把自己拉进百万级豪华车的赛道里,实现一次真正的身份跃升。毕竟江淮那么多年,虽然在商用车领域稍有建树,但在乘用车市场,江淮不光缺少一个“能打的产品”,更想走上“高端化”的路线。
现实的发展确实让江淮看到了一点眉目,尊界S800上市7天订单破3600台,50天破8000台,67天破一万台大定。要知道,奔驰S去年在中国也才卖了一万六千多台,在百万级这个价格段,一个全新品牌的第一台车能拿到这样的成绩,足以展现尊界的市场号召力。
但尊界的热销,却没能改变江淮的困境。
根据江淮曝出的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江淮在乘用车市场累积销量同比下滑了10%,而在风头更盛的新能源板块,更是大跌34%。
哪怕尊界卖的再好,江淮仍然是颓势。
如果看向比亚迪联手奔驰打造的腾势汽车,江淮的处境则更加尴尬。腾势刚出的时候,也被外界看为是“奔驰加持的电动车”,但是随着比亚迪在技术和市场上的不断积累和发展,腾势的主导权回到了比亚迪的手中,现在的腾势,更被人认为是“高端化的比亚迪”。
奔驰的光环成就了腾势的起点,但在尊界这个品牌上,江淮几乎没有获得一点的品牌价值和沉淀,只能逐步沦为“代工厂”。
而这也不是尊界的原因,如果回看江淮汽车近几年的发展,华为也只能喊一句“带不动”。
在老牌国产车企的发展过程中,吉利通过收购企业等方式发展技术、比亚迪在混动领域深耕,长城认准了动力和越野,而江淮却仍然只能靠着“低价”。
进入新能源时代后,思皓系列的发展不温不火,续航、智能化、设计等方面都没有突出的亮点。本想与大众共同打造“江淮大众”的新能源品牌,但市场定位尴尬、产品无力,整个项目也不了了之。
而与华为共同联手后,尊界百万级的定位其最大卖点仍然是华为带来的“智能化”,江淮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
说到底,尊界的爆火本质还是华为的胜利,无论是鸿蒙坐车、ADS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是营销等等方面,都深深刻着华为的烙印。
尊界的车主只会说我买了“华为尊界”,而不是我买了“江淮”。
江淮在尊界项目中,更像是一个“高级代工厂”。它负责生产、负责落地,但品牌价值、技术背书乃至流量红利,全都被华为拿走。这也是为什么尊界卖得再火,江淮整体销量依然下滑的原因。
尊界证明了华为在高端汽车市场的号召力,但也暴露了江淮的无力,它寄望用一次合作来实现品牌跃升,结果却发现热闹全是别人的。
从某种程度上说,尊界像一场华为举办的演唱会,江淮只是负责搭建舞台的团队。观众冲着明星而来,掌声也全给了明星,幕后团队再怎么辛苦,观众根本不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