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这份报告指出,AI正驱动汽车行业从“马力”向“脑力”转型,预计2030年全球自动驾驶车辆市场规模将达2000亿美元,2035年进一步增至3000-4000亿美元。L2+全场景智能驾驶车辆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8%升至2030年的28%,年销量达2600万辆,相当于欧美当前轻型车市场规模。
市场增长受多重因素推动。技术上,生成式AI模拟、东西合作降本及监管支持加速技术落地,VLA模型压缩L2+开发周期,硬件成本三年间从3-4万元降至1万元以下。区域格局中,中国凭借庞大EV用户群和技术优势领跑,2030年L2+渗透率预计达60%,占全球市场一半;欧美聚焦安全与合规,欧洲通过欧盟AI法案推进标准化,美国放宽部分安全规则但缺乏全国性框架;日韩印等市场则在技术合作与监管完善中逐步推进。
竞争方面呈现“合作竞争”态势。全球OEM在硬件(摄像头、激光雷达)上合作降本,软件(算法、芯片)上竞争差异化。头部企业各有布局:特斯拉推进FSD系统,2026年计划量产Cybercab;中国车企如小鹏、理想加速城市NOA落地,华为与多车企合作智能方案;Waymo、百度Apollo等在L4 Robotaxi领域领先,2030年中国主要城市Robotaxi或占网约车 fleet 25%。
行业面临供应链脱钩、监管滞后、算力短缺等风险,但也有巨大机遇。AI赋能新药研发式变革,L2+技术年省300亿驾驶小时,带来1100亿美元生产力提升;智能驾驶技术向人形机器人、eVTOL延伸,2050年人形机器人市场或达5万亿美元;差异化创新、“出海”及罕见病药物式细分市场(如特定场景自动驾驶)成增长新方向。
未来5-10年,行业将加速整合,具备全球商业化能力的领军企业有望崛起,推动汽车生态从交通工具向“AI化身”延伸,重塑出行与多产业融合格局。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