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工信部调研组近日对奇瑞汽车高效履行供应商支付账期承诺,表示了充分肯定。奇瑞能够积极兑现承诺,甚至将供应商平均支付账期压缩至47天,不仅缓解了自家供应链资金压力,也为行业做出表率。敢于率先交卷的奇瑞,也让公众的视线带向其他大车企们,他们的答卷做得怎么样了?还准备交卷吗?
8月即将结束,该承诺的首个周期正式到期,除了奇瑞等少数车企积极落实外,多数企业却陷入了沉默。彼时口号喊得震天响,现在装哑巴,而且希望集体失声,似乎这事就过去了,其实越是没声音越让人觉得振聋发聩。
6月初,国内17家主流车企联合签署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承诺书》,并明确承诺 “对供应商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此消息一出,彼时可谓声势浩大,而且争议巨大,虽然被解读为改善汽车供应链生态的重要举措,但也有汽车行业专家指出,倘若各大车企统一执行,恐怕有些车企就得直接宣布破产了。
现实的兑现难度和实际困难,我们理解。毕竟,许多车企过去长期采用较长的账期来转移自身的资金压力,甚至是用放贷的方式,牢牢拿捏供应商。像奇瑞这种,处在营收、利润、口碑三升通道的优质车企,自身资金链优势明显,解决账期问题难度不大。但也不能忽视,大部分车企这几年销量利润持续下滑,甚至到了影响生存的程度,停产、裁员、卖厂,成为汽车内卷时代的新注脚。
为什么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纷纷公开喊话:反对内卷,反对不公平竞争?前几年这些合资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怎么不出来喊不公平?没跟上新能源时代红利,就开始用“反对非理性竞争”的形式进行道德绑架,这不应是大车企的风范。
我们也了解到一些车企甲方对待代理公司变相不兑现的情况。有的通过找第三方审计扣钱等手段,以达到减少付款金额或延迟付款的目的;还有的依然大量使用承兑汇票进行支付,表面上看账期似乎符合承诺,但实际上仍然是对承诺的打折。
车企作为行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其言行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声誉和形象,更对整个供应链生态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代理商的项目资金被克扣,代理商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把包袱甩给媒体,各大品牌媒体群爆发的追讨车马事件接二连三发生,就是佐证。如今的媒体关系维护已彻底沦为笑柄。
如今,是时候让那些曾经做出承诺的车企挨个“交卷”了。公众和行业都在拭目以待,谁真正履行了承诺,谁交了白卷,一目了然。希望那些拖欠大户,能够正视问题,积极采取行动,克服困难,切实履行支付义务。只有这样,才能重塑行业信任,构建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汽车产业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