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吉利汽车在智能座舱领域放出“大招”,不仅发布行业首个真正意义上的AI座舱,更直接宣布停止研发传统非AI座舱。这场变革不是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从底层架构到用户体验的全面重构,让“汽车有智慧、服务有温度”不再是口号,其中5层AI座舱原生架构与“云端+车端”双脑算力体系,成为打破行业常规的关键。
不同于其他品牌在传统座舱基础上叠加AI功能,吉利的AI座舱从一开始就采用“原生架构”设计。这5层架构层层递进:最底层是AI算力基座,为整个系统提供“超级大脑”;往上是原生AIOS架构,如同“神经系统”实现软硬件解耦与快速迭代;第三层是AIAgent生态,让座舱从“被动工具”变成“主动服务中枢”;第四层是大模型融合,赋予座舱持续进化的“活智慧”;顶层则是超拟人智能体Eva,作为“交互灵魂”实现情感化沟通。这种从0到1的架构设计,让AI真正融入座舱每一个环节,而非“附加品”。
支撑这套架构的“双脑算力”更是硬核。云端的星睿中心2.0综合算力达23.5 EFLOPS,在中国车企中稳居第一,还搭配10Ttoken数据与40B汽车垂类数据,让AI模型能快速学习海量场景;车端则行业首发AI Box,拥有200TOPS超量NPU算力和200GB/s独占内存带宽,哪怕是搭载传统座舱芯片的老车型,加装AIBox后也能升级AI功能,甚至运行全球首发的70亿参数端侧多模态大模型,实现无网环境下的“拟人思考”,比如看到车外暴雨,能同步理解“开雨刷+找附近咖啡馆”的复合需求。
用户能直接感受到的,是“一个吉利,一个座舱”的便利与Eva的贴心。通过统一用户ID,吉利、领克、极氪、银河用户换车时,数据能安全无缝流转,Eva也能记住每个人的习惯;Eva不仅会用四川话、粤语聊天,还能听出用户情绪,说“好烦”就切换舒缓音乐,提过“爱喝冰咖啡”就主动提醒路过的咖啡店。搭配即将首搭在领克10EM-P和吉利银河M9(8月23日预售)上的Flyme Auto2系统,实况桌面显车况、3D导航预警风险,老车主符合条件也能OTA升级。
从架构革新到算力突破,再到用户体验落地,吉利这波操作不仅让AI座舱从概念走向现实,更通过“老车可升级”推动AI平权,真正让智能出行惠及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