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7 日,全新小鹏 P7 正式迎来上市。作为定位 “未来 AI 豪华轿跑” 的重磅车型,新车共推出 4 款配置版本,覆盖不同用户需求,官方指导售价区间为 21.98 万元 - 30.18 万元。
这款备受关注的轿跑,既有值得聚焦的产品亮点,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市场与口碑挑战。
一、产品亮点:从设计到性能的全面升级
全新小鹏 P7 在外观、智能、动力三大核心维度均进行了迭代,试图以 “差异化优势” 打动消费者。
1. 外观:宽体运动风 + 低风阻设计
新车采用全新设计语言,整体呈现出极致宽体运动姿态,车身尺寸为 5017mm(长)×1970mm(宽)×1427mm(高),轴距达到 3008mm,修长车身搭配协调比例,视觉上更具轿跑张力。
细节设计上,光翼贯穿前大灯与隐藏式 LED 矩阵大灯形成层次感,无框车门、掀背轿跑车尾进一步强化运动属性,而主动式升降电动尾翼不仅提升颜值,更助力车身风阻系数低至 0.201Cd—— 这一数据在同级别车型中处于领先水平,可有效降低能耗、提升高速稳定性。
2. 智能座舱:交互与体验双优化
座舱是全新小鹏 P7 的核心升级点之一,重点强化 “科技感” 与 “舒适性”。其配备的 “追光全景” 抬头显示,投射面积达 87 英寸,可清晰呈现导航、车速等关键信息,减少驾驶员视线转移;15.6 英寸机器人大屏支持上下左右 - 15°~+10° 幅度调节,能根据不同坐姿适配最佳观看角度;车内还搭载 Touch Pad 智慧触控模块,支持自定义联动车控功能,操作更灵活。
音质体验上,新车配备 23 颗高级定制 HIFI 级扬声器,搭载 7.1.4 声道系统与 AI 全景声技术,可模拟沉浸式声场,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长途驾驶,都能带来接近专业音响的听觉享受。
3. 智能驾驶:大模型赋能 + 场景覆盖升级
智能驾驶辅助是小鹏的核心竞争力,全新 P7 在此维度进一步加码。新车搭载 3 颗图灵 AI 芯片,有效算力达 2250TOPS,可支持 VLA-OL 大模型与 VLM 大模型,为复杂场景下的智驾决策提供更强算力支撑。
其搭载的 XNGP 智驾系统,在自动泊车、窄路绕行等高频场景中成熟度较高,AR 车道级导航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同时新增 AR 辅助驾驶、AR 安全辅助功能,能通过可视化方式提升驾驶安全性。
4. 动力性能:800V 平台 + 空气悬架,兼顾速度与舒适
作为 “性能轿跑”,全新小鹏 P7 全系基于 800V 高压平台打造,提供单电机后驱与双电机四驱两种动力形式:双电机四驱版百公里加速最快仅 3.7 秒,爆发力十足;CLTC 纯电续航最高达 820km(820 超长续航 Ultra 版),可缓解用户里程焦虑。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标配双腔空气悬架 + CDC(连续阻尼控制)系统,能根据路况实时调节悬架软硬,兼顾操控性与舒适性;中置电驱布局则实现近 50:50 前后配重,配合四驱系统,其麋鹿测试成绩达 90km/h,操控极限在同级别中表现亮眼。
二、市场对比:性价比突出,但竞品 “粉丝壁垒” 难突破
从价格与配置来看,全新小鹏 P7 的性价比优势明显,但其面临的竞品 —— 特斯拉 Model 3 与小米 SU7,均拥有独特竞争力,市场竞争尤为激烈。
1. 对比特斯拉 Model 3:配置与价格更贴合国内需求
特斯拉 Model 3 当前售价区间为 23.55 万元 - 33.95 万元,相比之下,全新小鹏 P7 起售价更低,且续航表现更优(Model 3 最长 CLTC 续航为 675km)。尺寸上,小鹏 P7 更长更宽,车内空间更宽裕;配置层面,小鹏 P7 的全景抬头显示、23 颗 HIFI 扬声器、双腔空气悬架等,均为 Model 3 所不具备,更贴合国内用户对 “豪华配置” 的需求。
动力数据上,小鹏 P7 四驱版 3.7 秒破百,优于 Model 3 Performance 版的 3.8 秒;充电速度方面,800V 高压平台也让小鹏 P7 更具优势。不过,特斯拉 Model 3 的 HW5.0 芯片 + FSD Beta 组合在智驾算法成熟度上仍有口碑优势,但 FSD Beta 需额外付费,而小鹏 XNGP 的核心功能均为标配,性价比更高。
2. 对比小米 SU7:智能化与充电便利性更胜一筹
小米 SU7 售价区间为 21.59 万元 - 29.99 万元,与小鹏 P7 价格高度重叠。小米 SU7 的优势在于外观设计的 “科技时尚感”(如溜背造型、贯穿式尾灯),以及内饰的豪华氛围(如真皮座椅、多色氛围灯),双电机版 3.8 秒破百的性能也与小鹏 P7 接近。
但小米 SU7 的短板在于智能化落地进度 —— 城市 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尚未完全开放,实际智驾体验不如小鹏 XNGP 成熟;充电便利性上,小鹏依托超充网络(截至 2024 年 5 月,小鹏超充站数量超 3000 座),补能体验优于小米(需依赖第三方充电网络)。不过,小米拥有庞大的 “米粉” 群体,粉丝忠诚度与圈层效应较强,这也是小鹏 P7 难以快速突破的 “软性壁垒”。
三、隐忧:销量疲软 + 投诉高峰,口碑修复难度大
尽管全新小鹏 P7 产品力不俗,但小鹏品牌当前面临的两大问题 —— 销量疲软与投诉高发,可能成为其市场表现的 “绊脚石”。
1. 销量:除低端车型外,主力车型月销难破万
目前小鹏汽车旗下产品中,仅低端车型小鹏 MONA M03 凭借性价比获得一定市场认可,其他车型(如小鹏 G6、G9)售价均高于 MONA M03,且销量表现平平,尚未出现月销过万辆的主力车型。这一现状反映出小鹏在中高端市场的 “品牌号召力不足”—— 消费者对小鹏的认知仍偏向 “性价比”,而非 “豪华” 或 “高端”,这与全新 P7 “AI 豪华轿跑” 的定位存在一定偏差,可能影响潜在用户的购买决策。
2. 投诉:转向与智驾系统故障高发,口碑崩塌风险
更严峻的是,小鹏 P7 正处于投诉高峰期。据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2024 年 7 月,小鹏 P7+(老款车型)上榜投诉排行榜,单月投诉量高达 212 起,核心投诉问题集中在 “转向系统故障” 与 “驾驶辅助系统故障”—— 前者可能影响行车安全,后者则直接削弱用户对小鹏 “智能驾驶” 的信任。
大规模的用户投诉已对小鹏 P7 的口碑造成严重冲击,即便全新车型在设计与配置上进行升级,但 “老款车型故障” 的负面印象仍可能让消费者持观望态度,口碑修复难度极大。
总给一下:
全新小鹏 P7 凭借外观、智能、动力的全面升级,以及极具竞争力的定价,在 20 万 - 30 万级电动轿跑市场中具备 “硬实力”;但面对特斯拉、小米的竞品挤压,以及自身销量疲软、投诉高发的现状,其市场前景并不乐观。